[发明专利]一种降低Ⅲ型硬石膏含量的增润保湿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91923.0 | 申请日: | 202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9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封培然;刘元正;林宇涛;杨富敏;杨茂秋;罗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一众创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51/02 | 分类号: | C08F251/02;C08F220/06;C08F222/38;C04B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徐立宁 |
地址: | 6103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硬石膏 含量 保湿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快速降低建筑石膏中Ⅲ型硬石膏含量的增润保湿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丙烯酸80~9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1~2份;氢氧化钾0.1~0.2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1~0.2份;乙醚0.4~0.5份;山梨醇酐硬脂酸酯0.1~0.2份;K2S2O8 0.1~0.2份;二叔丁基过氧化物0.1~0.2份;氢氧化钠0.1~0.2份;蒸馏水200~3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降低建筑石膏中Ⅲ型硬石膏含量的增润保湿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份分别为:丙烯酸82~88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1.2~1.8份;氢氧化钾0.12~0.18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12~0.18份;乙醚0.42~0.48份;山梨醇酐硬脂酸酯0.12~0.18份;K2S2O8 0.12~0.18份;二叔丁基过氧化物0.12~0.18份;氢氧化钠0.12~0.18份;蒸馏水220~28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降低建筑石膏中Ⅲ型硬石膏含量的增润保湿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份分别为:丙烯酸8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1.5份;氢氧化钾0.15份;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15份;乙醚0.45份;山梨醇酐硬脂酸酯0.15份;K2S2O8 0.15份;二叔丁基过氧化物0.15份;氢氧化钠0.15份;蒸馏水25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快速降低建筑石膏中Ⅲ型硬石膏含量的增润保湿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山梨醇酐硬脂酸酯的HLB值为3~6。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快速降低建筑石膏中Ⅲ型硬石膏含量的增润保湿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S1、在密闭的反应容器中加入丙烯酸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所述丙烯酸的加入量为丙烯酸加入总量的30%~50%,开启搅拌并混合均匀,保持搅拌状态,向反应容器内加入丙烯酸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总质量2~3倍的蒸馏水,然后向反应容器内缓慢滴加KOH并混合均匀,调节PH至6~8;
S2、保持搅拌状态,然后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在反应容器内通入惰性N2气体保护,加热并控制反应容器内的反应温度为60℃~80℃,反应时间为6~8h;当观察到反应容器内没有明显液体存在时,停止加热;
S3、将反应容器内的温度冷却至20℃~25℃,得到混合物Y;
S4、将步骤S3中得到的混合物Y置于高压渗透膜上,在压力为0.05MPa~0.1MPa、温度为10℃~35℃进行加压过滤,得到细颗粒材料;
S5、将步骤S4得到的细颗粒材料在温度为50℃~75℃烘干500~600min,得到产物K;
S6、向另一干燥密闭的反应容器内缓慢滴加乙醚和山梨醇酐硬脂酸酯,开启搅拌,并将乙醚和山梨醇酐硬脂酸酯搅拌混合均匀;
S7、保持搅拌状态,缓慢在步骤S6中的反应容器内加入K2S2O8,然后加入3二叔丁基过氧化物,搅拌均匀;
S8、向步骤S6中的反应容器内加入余下的丙烯酸,然后加入NaOH,同时加入步骤S5中得到的产物K,在反应容器内通入惰性气体保护,加热并控制反应容器内的反应温度为60℃~100℃,反应3h~5h;
S9、停止加热,取出步骤S8反应后反应容器内的固体物质,冷却反应容器内的固体物质至20℃~25℃,得到混合物Z;
S10、将步骤S9中得到的混合物Z置于芳香族聚酰肼半透膜上,在压力为1MPa~1.5MPa、温度为10℃~45℃进行加压过滤,得到粒径为1mm~2mm的颗粒材料;
S11、将步骤S10得到的颗粒材料在50℃~75℃烘干3~4h,得到增润保湿剂成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降低建筑石膏中Ⅲ型硬石膏含量的增润保湿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1~2g/L。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降低建筑石膏中Ⅲ型硬石膏含量的增润保湿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高压渗透膜的渗透膜截留率不低于99.9%,平均流量为30~50m3/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一众创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一众创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192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