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焦摄像机用补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90040.8 | 申请日: | 202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62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岳;程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15/02 | 分类号: | G03B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兰天爵 |
地址: | 31005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焦 摄像机 用补光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一种变焦摄像机用补光系统,属于摄像装置技术领域。所公开的补光系统包括光源组件和透镜,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部,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一发光部间隔设置,透镜包括第一入光面、第二入光面、反光面和出光面。在变焦摄像机处于最大焦距时,仅第一发光元件被设置为点亮,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射光线部分经由第一入光面透射后准直射入出光面,部分依次经由第二入光面透射和反光面反射后准直射入出光面;在变焦摄像机处于最小焦距时,仅第一发光部被设置为点亮,第一发光部的发射光线部分依次经由第二入光面透射和反光面反射后射入出光面,且部分经由第一入光面透射后射入出光面。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摄像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焦摄像机用补光系统。
背景技术
在拍摄过程中,通过补光系统优化光线分布情况,可以达到提升拍摄质量的效果,因此,补光系统的补光效果将直接决定拍摄质量的优劣。
相关技术中,补光系统包括至少两个补光灯和透镜,通过补光灯和透镜相结合的方式来改变补光效果。具体来说,透镜设有至少两个入光面,入光面与补光灯一一配合,补光灯发出的光束通过对应的入光面射入透镜内,这样一来,通过调节处于发光状态的补光灯的数量,能够改变补光效果。但是,由于透镜具有至少两个入光面,导致补光系统的尺寸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焦摄像机用补光系统,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补光系统的尺寸较大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变焦摄像机用补光系统,包括:
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部,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一发光部间隔设置;
透镜,所述透镜包括入光面、反光面和出光面,其中,所述入光面包括朝向所述光源组件凸起的第一入光面和连接所述第一入光面与所述反光面且背向所述光源组件凹陷的第二入光面;
所述光源组件和所述透镜配置为:
在所述变焦摄像机处于最大焦距时:
仅所述第一发光元件被设置为点亮;
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射光线部分经由所述第一入光面透射后准直射入所述出光面,部分依次经由所述第二入光面透射和所述反光面反射后准直射入所述出光面;
在所述变焦摄像机处于最小焦距时:
仅所述第一发光部被设置为点亮;
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射光线部分依次经由所述第二入光面透射和所述反光面反射后射入所述出光面,且部分经由所述第一入光面透射后射入所述出光面;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经由所述出光面射出的光线覆盖所述变焦摄像机在所述最大焦距时的视场角所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一发光部经由所述出光面射出的光线覆盖所述变焦摄像机在最小焦距时的视场角所对应的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一发光部的发射光线均经过第一入光面和第二入光面,故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一发光部均朝向入光面,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一发光部共用同一个入光面,相比于设置至少两个入光面、光源与入光面一一对应的方案,入光面的数量减少,透镜的尺寸减小,故补光系统的尺寸减小。
而且,变焦摄像机用补光系统在最小焦距和最大焦距之间切换时,补光系统的视场角改变,补光效果得到调节。如此设置,该摄像机用补光系统在调节补光效果的同时,能够达到尺寸减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变焦摄像机在最大焦距时的补光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变焦摄像机在最大焦距时补光强度随补光角度变化的函数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00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