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视网膜特征检测的眼科成像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87615.0 | 申请日: | 202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0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汤德林;汤锦海;潘爱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眼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18 | 分类号: | G06V40/18;A61B3/12;A61B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湾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9 | 代理人: | 倪继祖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视网膜 特征 检测 眼科 成像 方法 系统 | ||
1.一种自动视网膜特征检测的眼科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个未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
获取与未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对应的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
根据未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以及对应的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获取未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的图形特征与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的图形特征的映射关系;
实时获取未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待检测眼底图像;
根据实时获取的未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待检测眼底图像获取未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待检测眼底图像的图像特征;
根据未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待检测眼底图像的图像特征以及未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的图形特征与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的图形特征的映射关系,获取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的预测图形特征;
根据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的预测图形特征获取眼底重点待检查区域;
在散瞳状态下采集眼底图像的过程中,优先采集所述眼底重点待检查区域,获取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
根据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获取视网膜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未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以及对应的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获取未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的图形特征与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的图形特征的映射关系的步骤,包括,
根据未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获取未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的图形特征;
根据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获取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的图形特征;
根据未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的图形特征以及对应的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的图形特征,获取未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的图形特征与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的图形特征的映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散瞳状态下采集眼底图像的过程中,优先采集所述眼底重点待检查区域,获取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的步骤,包括,
使用低亮度的定位光束照射入未散瞳状态下的眼睛,获取眼底的形状和位置信息;
当开始发射所述检测光束时候,开始获取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的预测图形特征;
根据眼底的形状和位置信息向散瞳状态下的眼睛射入高亮度的检测光束,使得所述检测光束照射至眼底,用以获取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眼底的形状和位置信息向散瞳状态下的眼睛射入高亮度的检测光束,使得所述检测光束照射至眼底,用以获取散瞳状态下采集到的眼底图像的步骤,包括,
在被采集人体的头部设置电极贴片,所述电极贴片设置于大脑视觉成像区域对应的头皮表面;
根据电极贴片的检测电流值,逐渐提高向散瞳状态下的眼睛射入检测光束的亮度直至达到亮度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电极贴片的检测电流值,逐渐提高向散瞳状态下的眼睛射入检测光束的亮度直至达到亮度限制的步骤,包括,
向散瞳状态下的眼睛射入安全低亮度检测光束;
获取与向散瞳状态下的眼睛射入安全低亮度检测光束的亮度对应的电极贴片的检测电流值;
根据向散瞳状态下的眼睛射入安全低亮度检测光束以及电极贴片的检测电流值的获取值,得到向散瞳状态下的眼睛射入检测光束的亮度与电极贴片的检测电流值的获取值的函数关系;
根据向散瞳状态下的眼睛射入检测光束的亮度与电极贴片的检测电流值的获取值的函数关系,以及电极贴片的检测电流值的预设最大值,得到向散瞳状态下的眼睛射入检测光束的最大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眼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眼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761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上氢能储运系统
- 下一篇:基于数字孪生的互联网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