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的温度状态监测电缆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87583.4 | 申请日: | 2022-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2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歌;李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优迈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32 | 分类号: | H02G3/32;H02G3/02;H02G3/03;G01K13/00;B01D35/027 |
代理公司: | 沧州市国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8 | 代理人: | 胡丽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温度 状态 监测 电缆 夹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的温度状态监测电缆夹具,涉及到夹具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安装有智能温度计,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下半圆槽,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运动板,左方所述运动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运动压板,所述避让槽的下表面开设有上半圆槽。本发明通过设置下半圆槽、上半圆槽,给予安装固定外界电缆的空间,通过设置摩擦垫片,增加夹具主体与外界电缆表面的摩擦,通过设置夹紧定位机构,便于拆卸夹具整体,多次进行使用,同时对电缆的接触表面进行降温处理,借由上述结构,实现对夹具整体的快速拆卸,同时对夹紧的外界电缆进行降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的温度状态监测电缆夹具。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它可定义为: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
现有的电缆夹紧在对电缆进行夹紧固定后,通常固定后较难拆卸,同时夹紧不具备散热功能,这就导致传统的夹具结构单一,因此,亟需一种智能的温度状态监测电缆夹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的温度状态监测电缆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的温度状态监测电缆夹具,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安装有智能温度计,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下半圆槽,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运动板,左方所述运动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运动压板,所述避让槽的下表面开设有上半圆槽,所述上半圆槽与下半圆槽的内壁均设置有摩擦垫片,前方所述运动压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夹紧定位机构。
借由上述结构,通过设置下半圆槽、上半圆槽,给予安装固定外界电缆的空间,通过设置摩擦垫片,增加夹具主体与外界电缆表面的摩擦,通过设置夹紧定位机构,便于拆卸夹具整体,多次进行使用,同时对电缆的接触表面进行降温处理。
优选地,所述夹紧定位机构包括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壁的丝杆,所述丝杆的底端与底座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顶端设置有旋钮,前后两个所述运动压板的相对面设置有同一个连接板。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旋钮,转动旋钮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带动运动压板的高度发生变化,从而对电缆进行夹紧固定。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设置有冷却弧形板,多个所述冷却弧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同一个第一存水箱,所述第一存水箱的内壁设置有支撑块。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冷却弧形板,存储收集到的雨水,通过设置支撑块,对过滤网的底部进行支撑,通过设置第一存水箱,进行雨水收集工作。
优选地,所述第一存水箱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L形固定板,所述第一存水箱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L形限位板,所述L形限位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L形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L形固定板,给予第一伸缩杆固定支撑,通过设置插孔,给予L形限位板进行避让,通过设置L形限位板,对过滤网的上表面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与L形限位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L形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所述L形限位板的下表面与过滤网的上表面相接触。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复位弹簧,带动L形限位板复位,通过设置过滤网,过滤进入第一存水箱内的雨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优迈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优迈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75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