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型材加工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82974.7 | 申请日: | 2022-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0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潘伟津;袁汉;张俊;麦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伟业铝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姜贝贝 |
| 地址: | 2214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型材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型材加工工艺,其加工步骤如下:s1:铝型材成分配比及熔炼加工处理;s2:铝型材挤压成型处理;s3:铝型材疲劳极限提升加工处理;s4:铝型材表面着色氧化喷涂处理s5:铝型材废水循环使用系统。本发明对现有的铝型材加工方式和步骤进行了改进,在保持原有加工步骤的基础上,在加工的过程中对铝型材疲劳极限提升加工处理,通过高频淬火的方式对铝型材进行加工处理,并配合专门的打磨设备对铝型材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大大提升了铝型材疲劳极限,从而保证了铝型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此外在铝型材的加工原料内增加了一定配比的高精细碳纤维,在熔炼的过程中可以提高铝型材成品的高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型材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铝型材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铝型材是指铝合金型材,铝型材由于硬度高,耐磨性能优异,并且在经过了阳极氧化处理后,耐蚀性能也会大幅提高,不易生锈,无论是外观方面还是使用寿命方面都更加出众,被广泛使用在各个领域领域,主要包括建筑用途铝型材、散热器铝型材、工业铝型材、汽车零部件铝型材、家具铝型材、太阳能光伏铝型材、轨道车辆铝合金型材、装裱铝合金型材、医用设备铝型材,铝型材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铝型材的加工工艺。
现有的铝型材加工工艺在对铝型材原料加工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1)现有的铝型材加工工艺大多类似,导致铝型材的品质也大致相同,存在铝型材疲劳极限较低的情况,在一定振幅下能承受多少次的震动,超过这个次数就超过了金属的疲劳极限,就会发生变行,如果振幅很大,就直接产生变形; (2)铝型材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现有的铝型材生产工厂虽然具有对水资源进行处理的手段,但是其效果不佳,往往达不到预期要求,而造成了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型材加工工艺,现有的铝型材加工工艺大多类似,导致铝型材的品质也大致相同,存在铝型材疲劳极限较低的情况,在一定振幅下能承受多少次的震动,超过这个次数就超过了金属的疲劳极限,就会发生变行,如果振幅很大,就直接产生变形。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型材加工工艺,其加工步骤如下:
s1:铝型材成分配比及熔炼加工处理;
s2:铝型材挤压成型处理;
s3:铝型材疲劳极限提升加工处理;
s4:铝型材表面着色氧化喷涂处理;
s5:铝型材废水循环使用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铝型材成分配比及熔炼加工处理:铝型材其合金配方为镁1.07%-1.35%、硅0.57%-0.89%、铁1.73%-2.35%、铜 0.37%-0.55%、锰0.07%-0.35%、镍0.17%-0.23%、高精细碳纤维1.07%-1.39%和余量为铝,按照上述成分配比将铝型材合金配方原料置入专门的熔炼炉进行冶炼处理,冶炼温度为730℃-750℃、开展拌和、精练和打渣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铝型材挤压成型处理:铝锭加温到450℃上下,采用要求的磨具,用挤压机挤压出各种规格型号的型材,并极速风冷式或水冷散热,矫直、锯切、装框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铝型材疲劳极限提升加工处理:将铝合金预成品放到感应器内,感应器一般是输入中频或高频交流电 (2000Hz-280000Hz或更高)的空心铜管,产生交变磁场在工件中产生出同频率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在工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表面强,而在内部很弱,到心部接近于0,利用这个趋肤效应,将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在几秒钟内表面温度上升到300℃-400℃高频淬火完成后,进行水冷处理,水冷完毕后对铝合金预成品表面通过打磨设备进行打磨处理,使得铝合金预成品的表面成型光滑状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伟业铝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伟业铝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29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