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酸性土壤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82186.8 | 申请日: | 202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3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袁京;杨佳;李国学;王国英;杨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F17/10 | 分类号: | C05F17/10;C05F17/80;C05G3/8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刘璞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酸性 土壤 有机 无机 复混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农业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酸性土壤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是基于羊粪堆肥过程内源调控措施,将羊粪高温堆肥形成高养分和腐熟的堆肥产品,进一步将以羊粪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肥与低成本的钙镁磷肥等无机调理剂进行复配,形成有机无机复混肥。本发明针对土壤pH值为3.72‑4.5的强酸性贫瘠土壤,重点改良土壤酸度和有机质,提供一种快速调节酸性、持续供给养分并改善土壤结构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酸性土壤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酸性土壤约占世界总土地面积的30%,占潜在耕地的50%以上,并随着人为活动的加剧,土壤酸化速率正在逐年增加。土壤酸化后加速土壤板结、养分流失严重,还会使土壤固相中的铝或重金属活化并释放进入土壤溶液中,对作物根系产生毒害,影响作物生长。土壤酸化已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限制集约化农业生产和发展,成为值得注意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改良酸性土壤的常用方法是施用石灰等碱性物质直接中和土壤酸度,这种方法是改良酸性土壤的传统有效方法,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和养分不平衡,因为石灰仅提供养分钙,而大量的钙会导致土壤中其他养分元素含量下降。土壤酸化伴随着土壤肥力退化,改善土壤酸化需与土壤肥力提升同步改良。单一施用某种改良剂具有短时见效快特点,但长期施用会造成土壤养分不均衡,土壤质量下降。因此将石灰等无机碱性物质与有机肥改良剂配合施用是当前有效的酸性土壤改良剂。
相比于石灰等碱性物质,有机肥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缓冲物质,可改善酸性土壤,提高土壤的缓冲性能。但由于土壤类型、pH值、种植作物等不同,酸性土壤改良剂的持久有效性存在差异。目前市场上的有机肥质量参差不齐,较多采用简单的兼性堆肥,存在病原菌消灭不完全、重金属和抗生素等污染物残留等安全风险,施用到农田会对土壤、作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改良酸性土壤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是酸性土壤调理剂的一类,通过调控养分快速改善酸性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CN202110570365.8,授权公告日2021-07-27)公开了一种鸽子蛋粪源炭基有机无机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鸽子粪便与稻壳、蘑菇渣共同发酵的产物鸽子粪、鸽子羽毛与鸡毛、鸭毛共同炭化的生物炭、尿素、磷酸一铵和硫酸钾按比例混合,粉碎过筛,烘干造粒得到有机无机复混肥,施用至5年树龄的沙糖橘,显著提高果树的开花率、坐果率、成品率、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却未表明对土壤的改良效果。并且,该有机无机复混肥原料产量较少,生产周期复杂,无机肥料添加种类较多,对酸性土壤的改良远不能达到规模化应用和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土壤酸性、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在羊粪中添加内源调控添加剂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获得有机肥;按照有机肥与无机肥质量比为(8~9):1的比例混合,得到有机无机复混肥。
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内源调控添加剂为秸秆生物炭;所述无机肥为钙镁磷肥。
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秸秆生物炭的制备方法为:绝氧制备温度400-600℃,热解时间为1.5-2.5h,pH值为9-11。
本发明采用玉米秸秆生物炭与羊粪进行高温好氧发酵获得有机肥,在堆肥过程中,玉米秸秆生物炭所起的作用是调节羊粪结构、调节羊粪pH值,固定堆体中氮素,提高堆肥产品中碳含量。
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秸秆生物炭的添加量为羊粪湿重的8-12%,秸秆生物炭低量添加无法实现氮素固定作用,秸秆生物炭高量添加会增加成本,也会使堆体pH太高,不利于发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21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