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风模块的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新风空气调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81324.0 | 申请日: | 202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7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边文清;李相君;尹显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3 | 分类号: | F24F7/003;F24F7/007;F24F8/108;F24F11/64;F24F11/77;F24F11/88;F24F13/2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5 | 代理人: | 古冠开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风 模块 控制 方法 新风 空调 空气调节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风模块的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新风空气调节装置,通风模块包括蜗壳、滤网、风轮和电机,蜗壳设有内腔、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内腔连通,电机、滤网和风轮装在内腔里,电机与风轮连接,电机包括电机单体和电机控制器,电机单体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电机控制器包括电源供电电路、微处理器MCU、逆变电路和电机运行参数检测电路,电源供电电路为各电路供电,微处理器MCU通过逆变电路控制电机单体,电机运行参数检测电路用以检测转子组件的实时转速R并将检测信号输送到微处理器MCU;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微处理器MCU比较实时转速R与若干个设定转速的大小并根据比较结果调节电机的工作电流以调节电机的运行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风模块的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新风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带有通风模块(例如空调新风模块)的空调是目前兴起的新型空调,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空调是没有通风模块的,新风空调正是因为增加了通风模块而得名,通风模块可以使空调吸入新鲜空气到室内,帮助改善室内空气,新风空调横空出世,各大厂家纷纷开始研发。但是由于受到成本、控制等各种问题,目前的通风模块的控制系统会接在空调控制系统上,通风模块由空调控制系统供电,所以通风模块的运行功率变化会影响整个空调控制系统的运作,若通风模块运行异常会使整个空调控制系统出现各种问题,如通风模块过流、过载运行等,长时间的过流、过载运行容易损坏通风模块,严重时,还会损坏空调控制系统。
目前的通风模块包括蜗壳、电机、滤网和风轮,包括蜗壳、电机、滤网和风轮,蜗壳设置有内腔、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内腔连通,电机、滤网和风轮安装在内腔里,电机与风轮连接,滤网位于进风口处,电机包括电机单体和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包括电源供电电路、微处理器MCU、逆变电路和相电流检测电路,电源供电电路为各部分电路供电,微处理器MCU通过逆变电路控制电机单体,相电流检测电路用以检测电机单体的相电流并将检测信号输送到微处理器MCU,微处理器MCU对相电流检测信号进行处理计算可得到电机单体的实时运行功率。
滤网在通风模块起到过滤作用,为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需定期拔出滤网进行清洗,若拔出滤网后忘记安装回通风模块时,由于通风模块的进风量增大,从而使通风模块的电机负载加重,容易造成通风模块过载运行,针对滤网安装异常而导致通风模块过载运行的问题,目前常用的过载保护方法是通过微处理器MCU获取电机单体的实时运行功率,然后比较电机单体的实时运行功率与阀值功率的大小,若电机单体的实时运行功率大于阀值功率时,则微处理器MCU通过逆变电路控制电机单体以低功率运行,避免电机单体持续过载运行,从而保护通风模块。
但上述过载保护方法具有以下缺点:1)该过载保护方法的准确性低,因为影响通风模块的运行功率的原因有多种(例如在环境温度较低时通风模块功率会变大),若由于其他原因而导致通风模块的运行功率变大而误触发通风模块的过载保护,会影响用户对产品的体验。
2)该过载保护方法的通用性差,通风模块的设计会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对应大小的风轮,同样的工作环境下,不同大小的风轮会影响通风模块的运行功率,较大的风轮,通风模块的电机负载重,会使通风模块的运行功率偏大,较小的风轮,通风模块的电机负载小,会使通风模块的运行功率偏小,若想提高该检测方法的准确率,则需针对不同大小的风轮对该检测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即该过载保护方法无法应对不同大小的通风模块的风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模块的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新风空气调节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比较通风模块的电机的实时运行功率与阀值功率的大小来判断通风模块是否过载运行的过载保护方法准确性低、通用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13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缠绕膜包装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时间信息和星图网络的会话推荐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