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拆除防震荡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76703.0 | 申请日: | 2022-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3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滨;黄健文;高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拓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8 | 分类号: | E04G23/08;E04G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5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拆除 震荡 处理 工艺 | ||
本申请涉及建筑拆除防震荡处理工艺,包括:步骤1:在建筑周侧的地基挖设预埋坑;步骤2:移动缓冲座、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使抵接件与卸力组件抵在建筑的墙壁或墙角上,并使预埋组件位于预埋坑内;步骤3:用布将缓冲座与地面分隔开,向预埋坑内浇筑混凝土;步骤4:在千斤顶上连接压力检测仪器;步骤5:对建筑进行拆除,驱动千斤顶,并记录检测仪器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调整千斤顶的输出功率;步骤6:将预埋组件与缓冲座相分离,拆除缓冲座、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对预埋组件进行拆除,并追加浇筑混凝土。本申请具有减少建筑在拆除过程中出现震荡的情况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拆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建筑拆除防震荡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旧建筑拆除工程也日益增多,或者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部分工程功能设计的变更,需对已经施工完毕的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局部进行拆除和改建,因拆除位置仅为整体混凝土结构的局部,设计要求在拆除过程中不得对整体结构产生影响,才能确保相邻结构的安全使用功能。
在拆除过程中,拆除设备会对建筑产生冲击,建筑受到冲击后发生振动,有时在拆除设备上会安装有检测冲击力或压力的仪器,检测建筑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对拆除设备的输出功率进行控制,但在长时间的拆除作业过程中,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结构还是容易发生松动,并容易出现晃动甚至震荡,从而会使建筑的结构变得不稳固,使墙壁或墙角存在发生倒塌的可能,安全性大大降低,且拆除设备在运行的同时会产生震动,并将震动传递到建筑的结构上,从而容易加剧建筑的震荡,具备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建筑在拆除过程中出现震荡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拆除防震荡处理工艺。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建筑拆除防震荡处理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建筑拆除防震荡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建筑周侧的地基挖设预埋坑;
步骤2:移动缓冲座、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使抵接件与卸力组件抵在建筑的墙壁或墙角上,并使预埋组件位于预埋坑内;
步骤3:用布将缓冲座与地面分隔开,向预埋坑内浇筑混凝土;
步骤4:在千斤顶上连接压力检测仪器;
步骤5:对建筑进行拆除,驱动千斤顶,并记录检测仪器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调整千斤顶的输出功率;
步骤6:将预埋组件与缓冲座相分离,拆除缓冲座、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对预埋组件进行拆除,并追加浇筑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建筑进行拆除之前,固定好缓冲座、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位置,并通过抵接件与卸力组件对建筑的墙壁或墙角进行初步的支撑,对建筑进行拆除时,在缓冲座、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支撑下,可减少建筑出现震荡与晃动的情况,根据现场的检测数据来调整千斤顶的输出功率,可进一步加强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对建筑的支撑作用,从而减少建筑在拆除过程中出现震荡的情况。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建筑拆除防震荡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建筑拆除防震荡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抵接件,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抵接件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安装有卸力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杆背离第一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座,所述缓冲座远离抵接件的一端设置有千斤顶,所述缓冲座上可拆卸式安装有预埋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建筑进行拆除时,可通过预埋组件将缓冲座固定在建筑周侧的地基上,并将抵接件与卸力组件抵接在建筑的墙壁上,从而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位置进行固定,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可通过抵接件与卸力组件对建筑的墙壁或墙角进行支撑,同时卸力组件还可以对建筑的振动进行卸力缓冲,从而降低建筑的震动频率,在振动的过程中,可采用检测仪器连接到千斤顶上,根据检测到的数据来调节千斤顶的输出功率,加强对墙壁或墙角的支撑效果,尽可能抵消建筑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减少建筑在拆除过程中出现震荡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拓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拓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767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