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的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74801.0 | 申请日: | 202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1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常宽;贾宝通;王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8/44 | 分类号: | A61K8/44;A61K8/06;A61K8/34;A61K8/37;A61Q19/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冯智文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十一 碳烯酰基 苯丙氨酸 乳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的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乳液为含有乳化剂的油相在水相中乳化分散,制得的水包油型(o/w)乳液,油相中含有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所述油相由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和己二酸二酯组成。本发明利用己二酸二酯中的酯基与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形成氢键,双碳链与苯环的相互作用抑制π‑π堆积效应,进而降低分子集聚倾向的增溶思路,成功地将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溶解在油相中,溶解度高且稳定性好。在此基础上进而制得含有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的水包油(o/w)型乳液。本发明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长期储存也不会使得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析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用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含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的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美白类化妆品是重要的化妆品品类之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于美白类化妆品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新型美白剂原料的开发和应用对美白类化妆品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商用名:sepiwhite)是一种新型美白剂分子,又称酰本胺,可以抑制黑色素生成信号,控制α-MSH(黑色素细胞刺激素)与黑色素生成因子的结合,并兼具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活性,可以在黑色素形成的多个阶段进行干预,起到美白的效果。然而,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水溶性与油溶性均较差,极大阻碍了其在美白产品中的使用。首先,十一碳烯酰苯丙氨酸难溶于水,仅在强碱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溶解性,但人体皮肤的pH处于4-7之间,这使得利用碱性溶液对其溶解与美白护肤产品温和无刺激的要求之间难以平衡。其次,十一碳烯酰苯丙氨酸的油溶性也不佳。有研究者【[1]舒鹏,孔胜仲,龚盛昭.一种美白乳液的制备与稳定性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4,44(11):620-623+637】对比了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在常见的各种油脂中的溶解度,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油脂中溶解度不足0.7g/10g,只有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体现出较优越的溶解能力,但该成分作为化学防晒剂属于化妆品原料中的限用成分,对人体刺激隐患较大,且肤感不佳,不能彻底解决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难以应用的问题。由此可见,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溶解性不佳成为了制约其进一步应用的主要瓶颈。
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的溶解性的挑战来源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其分子内长碳链与苯环的存在,使其水溶性较差。尽管分子中存在着大量的疏水基团,但因为其过强的自我聚集倾向,使其油溶性也较差。这种自我聚集倾向一方面来源于酰胺基团与游离羧基等强极性基团之间存在的库仑力、氢键等长程作用力,另一方面来源于分子聚集后苯环之间的π-π堆积效应(π-πstacking)。因此,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分子在常见油相中具有高度的结晶倾向,经常出现不溶解或者溶解后析出的问题。寻找合适的油相成分来溶解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并抑制其析出,就可以制备得到含有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的乳液剂型,为其在日化产品中的应用提供重要契机。
综上所述,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作为美白剂成分,其较差的水溶性和油溶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产品配方中的应用。开发针对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的溶解技术,制备含有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的乳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的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己二酸二酯中的酯基与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形成氢键,双碳链与苯环的相互作用抑制π-π堆积效应,进而降低分子集聚倾向的增溶思路,成功地将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溶解在油相中,并进而制得含有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的水包油(o/w)型乳液。本发明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长期储存也不会使得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析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的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乳液为含有乳化剂的油相在水相中乳化分散,制得的水包油型乳液,油相中含有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
所述油相由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和己二酸二酯组成。
所述己二酸二酯为己二酸二丁酯、己二酸二异丙酯、己二酸二异丁酯、己二酸二乙基己酯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748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