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墙体构造柱免支模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72195.9 | 申请日: | 202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8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坚河;张富森;成关锋;欧阳煜东;董超男;刘凯能;林逸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14 | 分类号: | E04B2/14;E04B2/18;E04B2/24;E04C1/39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张诺琦 |
地址: | 5100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技术 墙体 构造 柱免支模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墙体构造柱免支模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利用BIM技术建模设计;S2.预制U型砼膜壳;S3.前期准备:逐步安排材料进场以及机械设备进场;S4.构造柱施工:在楼层板设计位置处进行钢筋笼绑扎工作;沿钢筋笼自下至上进行U型砼膜壳拼装,且同步在U型砼膜壳两侧进行墙体砌筑工作;每隔两层U型砼膜壳进行一次混凝土浇筑,以跟随U型砼膜壳的拼装节奏逐步浇筑形成所需的构造柱。本申请通过多个U型砼膜壳进行拼装而形成构造柱的浇筑腔,无需支模和拆模,能够节省人工和材料成本,同时能够缩短工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墙体构造柱免支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建筑物内、外墙体多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但是加气块的抗震率差,密度松,所以为了使墙体达到抗震要求,墙体设计全面推广墙体构造柱。
构造柱的传统做法是在砌墙时预留马牙槎,然后在预留的马牙搓之间绑扎钢筋笼,且在钢筋笼外周支设木模,再往模箱内浇灌混凝土,以形成所需的构造柱,从而达到墙体整体牢固的作用。
但是,这种做法瓦工砌墙时施工繁琐,而且还需要木工进行支模和拆模,人工和材料投入成本都较高,还影响工期。因此,可做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节省人工和材料成本,同时能够缩短工期,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墙体构造柱免支模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墙体构造柱免支模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墙体构造柱免支模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 利用BIM技术建模设计:利用初步设计图纸进行BIM建模,根据CAD图将不同位置、不同形状和不同尺寸的构造柱进行独立区分编码;S2.预制U型砼膜壳:根据BIM设计中的构造柱,按照所需类型及数量向厂家定制所需的U型砼膜壳;S3.前期准备:逐步安排材料进场以及机械设备进场;S4.构造柱施工:在楼层板设计位置处进行钢筋笼绑扎工作;沿钢筋笼自下至上进行U型砼膜壳拼装,且同步在U型砼膜壳两侧进行墙体砌筑工作;每隔两层U型砼膜壳进行一次混凝土浇筑,以跟随U型砼膜壳的拼装节奏逐步浇筑形成所需的构造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U型砼膜壳进行拼装而形成构造柱的浇筑腔,无需支模和拆模,能够节省人工和材料成本,同时能够缩短工期。
可选的,在步骤S4中,所述U型砼膜壳的类型包括长U型砼膜壳以及短U型砼膜壳,所述长U型砼膜壳与短U型砼膜壳自下至上依次交错拼接,且所述长U型砼膜壳与短U型砼膜壳对中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墙体沿U型砼膜壳进行砌筑后,墙体与U型砼膜壳之间能够形成马牙搓式连接,能够提高墙体与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的,每个所述U型砼膜壳开口两侧的底部中部位置均开设有沿竖向延伸的回缩滑槽,所述回缩滑槽内滑动设置有对接插杆,且所述对接插杆能够完全回缩至回缩滑槽内;每个所述U型砼膜壳开口两侧的顶部中部位置均开设有沿竖向延伸的对接插槽,且所述对接插槽用于供相邻U型砼膜壳上的对接插杆进行滑动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U型砼膜壳进行拼接过程中,工人将上一层的U型砼膜壳中的对接插杆对准且滑动插接于下一层U型砼膜壳的对接插槽,使上下两层的U型砼膜壳能够快速实现对中,能够提高U型砼膜壳的对中拼接工作效率。
可选的,每个所述U型砼膜壳开口两侧的顶部均设有导向滑轨,每个所述U型砼膜壳开口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导向滑槽,且所述导向滑槽用于供上一层U型砼膜壳上的导向滑轨进行滑动插接;且相邻两个所述U型砼膜壳拼接后在导向滑轨两侧均形成供混凝土砌接的砌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721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