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直肋包壳管多道次拉拔成形工艺及包壳管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69397.8 | 申请日: | 202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98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雨;李伟;刘胜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C1/24 | 分类号: | B21C1/24;B21C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岳野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直肋包壳管 多道 拉拔 成形 工艺 包壳管 | ||
1.一种带直肋包壳管多道次拉拔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工艺包括:将已制备好的圆形截面管材作为初始管坯,所述初始管坯在模具和芯棒的共同作用下,依次经过第一异型模具所对应的预成形阶段、第二异型模具所对应的过渡成形阶段及第三异型模具所对应的成品成形阶段,最终成形为具有一定特征截面的带直肋包壳管成品管材;所述芯棒用于控制对应道次成形后异型截面管的内径尺寸,所述第一异型模具、第二异型模具、第三异型模具分别用于控制对应道次成形后异型截面管的外径尺寸及直肋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直肋包壳管多道次拉拔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成形阶段、过渡成形阶段、成品成形阶段各个成形阶段之间均采用光亮退火消除残余应力,恢复塑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直肋包壳管多道次拉拔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异型模具、第三异型模具的数量均为一个,所述第二异型模具的数量为一个或若干个;
所述第一异型模具、第二异型模具、第三异型模具均包括依次相接的圆锥形的入口段和圆柱形的定径段;
所述入口段的锥度为α,所述入口段上设置有一个或若干个锥度为β的斜槽;α=5~15°,β=2~10°;
所述定径段的内壁上设置一个或若干个具有一定宽度、高度和填充角度的异形槽,异形槽的底部倒圆角,圆角半径为R。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直肋包壳管多道次拉拔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在预成形阶段,第一异型模具的定径段上具有宽度为W1、高度为H1、圆角半径为R1和填充角度ω1的异型槽,工艺参数选择范围为:W1=(1~1.5)W3,H1=(0.2~0.5)H3,R1=(1~20)R3,ω1=90~150°;W3、H3、R3、ω3分别为第三异型模具定径段异形槽的宽度、高度、圆角半径和填充角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直肋包壳管多道次拉拔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过渡成形阶段,第二异型模具的定径段上具有宽度为W2、高度为H2、圆角半径为R2和填充角度ω2的异型槽,工艺参数选择范围为:W2=(1.5~2)W3,H2=(0.7~0.8)H3,R2=(1~5)R3,ω2=90~130°;W3、H3、R3、ω3分别为第三异型模具定径段异形槽的宽度、高度、圆角半径和填充角度。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带直肋包壳管多道次拉拔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相邻道次拉拔之间工艺参数选择范围为:直径减小率为10%~35%,壁厚减小率为10%~2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直肋包壳管多道次拉拔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成品管材的直肋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成品管材壁厚。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直肋包壳管多道次拉拔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当采用若干个第二异型模具时,过渡成形阶段的管材直径、管材壁厚、直肋的宽度、直肋的高度、直肋的填充角度的变形量由若干个第二异型模具共同实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直肋包壳管多道次拉拔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由锥度为γ的圆锥形入口段和外径为Φ2、长度为L2的圆柱形定径段组成。工艺参数选择范围为:L2=0.1~1mm,γ=10~30°;所述第一异型模具、第二异型模具、第三异型模具的定径段的长度L1的范围为:L1=0.5~5mm。
10.一种带直肋包壳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直肋包壳管通过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带直肋包壳管多道次拉拔成形工艺制得,所述带直肋包壳管的肋高大于等于带直肋包壳管的壁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6939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