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值对象快速生成接口数据模拟的方法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69204.9 | 申请日: | 202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80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高莹;文爱军;刘泽三;孟庆丰;刘歆一;王树杰;张文娟;刘雅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杨彬 |
地址: | 102211 北京市昌平区未***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对象 快速 生成 接口 数据 模拟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值对象快速生成接口数据模拟的方法及设备,主要涉及数据模拟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的前后端并行开发中接口数据模拟功能过程繁琐费时等问题。包括:获取模拟接口对应的约定接口数据;将接口配置信息持久数据库中;刷入缓存服务接口请求至接口管理服务;将接口配置信息刷入缓存服务;当确定前端代码被激活时,通过前端代码获取模拟接口对应的模拟接口请求;调用模拟接口请求金进入网关服务,使网关服务获取缓存服务中的接口配置信息,并缓存至内存;将模拟接口转发至预设的微服务。本申请通过上述方法实现了高效解决接口过滤解析效率、提高了数据生成效率、实现了同一接口路由信息调用模拟服务与真实微服务之间的切换。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模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值对象快速生成接口数据模拟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地发展,信息产业竞争愈发激烈,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微服务架构,前端和后端分离的方式开发。伴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市面上已经有较多的接口数据模拟装置,但基于模型对象实现接口数据模拟应用到开发过程中仍然不能很好的通过模型对象配置方式,适应业务各种业务场景,解决在不改变前端的接口调用信息下,完成接口数据模拟和正实数据接口调用切换的难题。
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微服务框架通过前端和后端分离方式开发,这种前后端并行开发方式,不但效率大大提高,而具前端页面的增加和路由的修改也不必再去麻烦后端,开发更加灵活。实现前后端并行开发,离不开接口数据模拟功能,市面上虽然已经有较多的接口数据模拟装置,但大多数据项目组采用Mock测试,都是由前端人员自行创建数据模拟对象,且测试完成后需要把mock接口换成实际接口后,必须把之前的测试重新做一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值对象快速生成接口数据模拟的方法及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值对象快速生成接口数据模拟的方法,方法包括:通过接口管理界面获取模拟接口对应的约定接口数据;其中,约定接口数据包括:接口配置信息、接口返回数据对数;通过网关服务获取信息保存接口请求,转发信息保存接口请求至接口管理服务;通过接口管理服务调用接口信息保存接口,将接口配置信息持久数据库中;通过接口管理界面获取接口数据刷入缓存服务接口请求,进而通过网关服务转发刷入缓存服务接口请求至接口管理服务;通过接口管理服务调用缓存刷新接口,以将接口配置信息刷入缓存服务;当确定前端代码被激活时,通过前端代码获取模拟接口对应的模拟接口请求;调用模拟接口请求金进入网关服务,使网关服务获取缓存服务中的接口配置信息,并缓存至内存;将模拟接口转发至预设的微服务。
进一步地,确定前端代码被激活,具体包括:在通过前端代码接收到激活指令,且确定接口路由配置完成,且确定前端微应用部署完成时,确定前端代码被激活。
进一步地,在通过接口管理服务调用接口信息保存接口,将接口配置信息持久数据库中之后,方法还包括:返回接口配置信息存储成功标志至接口管理界面;根据数据存储成功标志生成开发者提示指令,以通过预设展示界面展示开发者提示指令,并刷新包含模拟接口的接口列表。
进一步地,在通过接口管理服务调用缓存刷新接口,以将接口配置信息刷入缓存服务之后,方法还包括:返回缓存成功标志至接口管理界面,以提示后端开发者接口配置信息刷入缓存成功。
进一步地,将模拟接口转发至接口配置信息预设的微服务,具体包括:通过过滤器确定模拟接口请求执行的是正式接口调用或数据模拟接口调用;在确定模拟接口请求配置是正式接口调用时,控制网关服务根据接口请求转发至正式微服务;以使正式微服务根据接口配置信息处理完数据逻辑,返回数据处理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692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