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压的死电池下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64851.0 | 申请日: | 202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4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奕国;陈照;李环;陆竹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力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无锡知更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68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214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电池 下拉 模块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拉模块,具体是用于Type C的耐高压的死电池下拉模块。它包括与Type C的CC线适配连接的下拉电路,下拉电路在用于Type C进行握手协议时,即CC线接入上拉电流后,起到电阻Rd的作用,保证Type C的CC端口具有协议所规定的电压值,实现死电池状态下的充电。其特点是所述下拉电路采用电阻、晶体管和二极管zener,使CC端口具有耐高压功能。该下拉模块可耐高压,同时还能实现死电池状态下的充电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拉模块,具体是用于Type C的耐高压的死电池下拉模块。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107658928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USB Type C接口的死电池下拉模块,该模块采用N晶体管生成power_on_n信号,从而解决了死电池状态下,Type C设备进行握手识别的问题,实现了死电池状态下的充电。然而,在USB Type-C界面连接器上(如图1,从插座外面看进去的引脚分布),VBUS引脚可提供高达20V DC的协商电源,CC1/CC2与VBUS紧靠在一起。由于连接器引脚之间的距离非常小,电缆连线和断开的时候很容易发生CC1/CC2与VBUS短路的状况,可能出现在CC1/CC2端子上的电压就高达20V,导致死电池下拉模块的电器元件被击穿,失去电阻Rd的功能,从而出现死电池状态,Type C设备没法握手识别,失去死电池状态下的充电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一种耐高压的死电池下拉模块,该下拉模块可耐高压,不会失去死电池状态下的充电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下拉模块不耐高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耐高压的死电池下拉模块包括与Type C的CC线适配连接的下拉电路,下拉电路在用于Type C进行握手协议时,即CC线接入上拉电流后,起到电阻Rd的作用,保证Type C的CC端口具有协议所规定的电压值,实现死电池状态下的充电。其特点是所述下拉电路采用电阻、晶体管和二极管zener,使CC端口具有耐高压功能。
其中,所述下拉电路包括晶体管MN1、晶体管MN2、晶体管MN3、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晶体管MN1和晶体管MN3为低压管,所述晶体管MN2为高压管。所述晶体管MN1的栅极接VDD,晶体管MN3的栅极接控制信号shutdown_N。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CC线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和晶体管MN2的漏极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接节点A,晶体管MN2的源极接地。所述节点A分别与晶体管MN1的第一源漏极、晶体管MN2的栅极和二极管zener的负极的相连,晶体管MN1的衬底级接地,晶体管MN1的第二源漏极与晶体管MN3的漏极相连,晶体管MN3的源极和二极管zener的正极均接地。
所述电阻R1阻值与晶体管MN2的阻值之和符合Type C Rd阻值的规范;所述电阻R2的阻值在1兆欧以上。
所述晶体管MN1、晶体管MN2、晶体管MN3为MOS管或双极晶体管。
采取以上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发明的耐高压的死电池下拉模块的下拉电路采用电阻、晶体管和二极管zener,使CC端口具有耐高压功能。具有耐压高下拉模块的电器元件不会被高压损坏,进而不会失去电阻Rd的功能,确保在死电池状态,Type C设备可始终进行握手识别,不会因CC端口高压失去死电池状态下的充电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USB Type-C界面连接器的引脚分布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耐高压的死电池下拉模块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力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力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648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