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具引水和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及其调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54316.7 | 申请日: | 2022-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7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沈城吉;鲁春辉;张加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02 | 分类号: | E02B3/02;E02B3/06;E02B7/20;E02B7/1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2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具 引水 纳潮冲淤 功能 调控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兼具引水和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丁坝(10)、引水首部枢纽(20)、挡潮闸(30)、整流堰(40)和纳潮闸(50);所述丁坝(10)、引水首部枢纽(20)、挡潮闸(30)、整流堰(40)及纳潮闸(50)沿系统上游到下游依次设置;所述挡潮闸(30)与纳潮闸(50)的闸门交错布置;所述整流堰(40)的轴线与挡潮闸(30)的闸门轴线相对应;所述纳潮闸(50)两侧边墩上游方向连接导流坝(51);所述纳潮闸(50)的闸门总净宽小于挡潮闸(30)闸门总净宽;所述引水首部枢纽(20)设于挡潮闸(30)上游侧凹岸,丁坝(10)设于引水首部枢纽(20)上游同侧凹岸;所述引水首部枢纽(20)包括拦沙坝(21)、沉沙池(26)、排沙渠(28);所述拦沙坝(21)围绕河岸形成引水前池(22),引水前池(22)连接引水渠首(25),其连接处设有拦污栅(24),引水前池(22)下游侧设有排沙洞(23);所述沉沙池(26)承接引水渠首(25),连通引水管(27);所述排沙渠(28)连通排沙洞(23)、沉沙池(26)以及挡潮闸(30)下游河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引水和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潮闸(30)的闸顶高程高于汛期大潮高潮位2.0 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引水和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堰(40)的宽度为0.5 m - 1.0 m,高度为汛期大潮高潮位时纳潮闸(50)下游河道水深的一半;相邻两条整流堰(40)间距为10 m - 20 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引水和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潮闸(50)的闸门总净宽相比挡潮闸(30)闸门总净宽的缩窄幅度不低于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引水和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丁坝(10)距引水首部枢纽(20)100 m - 200 m,其长度不小于河道宽度的20%。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引水和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潮汐大潮涨潮期间开启纳潮闸(50),在达到大潮高潮位时关闭纳潮闸(50),直至退潮至中潮位以下时再次开启纳潮闸(50);在挡潮闸上下游水位差超过1 m后开启挡潮闸(30),且闸门开启幅度不低于闸门高度的30%,在达到纳潮量的30% - 50%时关闭挡潮闸(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5431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