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边缘计算的大数据分析智慧明厨亮灶管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47085.7 | 申请日: | 2022-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8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亚洲卫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50/12 | 分类号: | G06Q50/12;G06Q10/06;G06F16/25;G06F16/215;G06F16/2455;G06F16/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6 | 代理人: | 刘翔 |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边缘 计算 数据 分析 智慧 明厨亮灶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明厨亮灶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大数据分析智慧明厨亮灶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清洗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缓存模块,数据可视化模块以及中控模块,所述中控模块用以对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分析后的数据进行判断以对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各项数据进行安全值的赋值并同时确定相应的权重以计算厨房的整体安全值,在中控模块判定厨房的整体安全值不达标时将信息发送至智慧名厨亮灶市级云平台以进行对应的整顿处理,实现了基于多因素对厨房安全进行整体评估的目的,对厨房安全评估更具有全面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明厨亮灶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大数据分析智慧明厨亮灶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2011550793.6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明厨亮灶规范检测识别方法,存储装置及服务器,其公开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明厨亮灶相关图片数据;S2:对S1步骤中采集的图片进行清洗;S3:采用模型预测推理明厨亮灶图片;S4:将训练图片与S2步骤中不含明厨亮灶的图片做mixup融合;S5:采用明厨亮灶图片训练pp-yolo模型;S6:采用训练好的pp-yo lo 模型推理预测检测目标对象。本发明采用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明厨亮灶检测识别方法,为食品卫生安全远程监管提供可视化服务,实现公众直接参与食品安全、全民监督得到有效监督规范,使得明厨亮灶得到监控监管、食品安全得到监控监管,在迈进智能化文明城市上更进一步。然而,对厨房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在现有技术中,对厨房安全的整体的评估不全面。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大数据分析智慧明厨亮灶管理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对厨房安全的整体的评估不全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大数据分析智慧明厨亮灶管理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包含若干物联网前端探测器,用以对厨房运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
数据清洗模块,其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相连,用以对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
数据分析模块,其与所述数据清洗模块相连,用以对数据清洗模块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分析;
中控模块,其与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相连,用以对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分析后的数据进行判断以对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各项数据进行安全值的赋值并同时确定相应的权重以计算厨房的整体安全值,在中控模块判定厨房的整体安全值不达标时将信息发送至智慧名厨亮灶市级云平台以进行对应的整顿处理;
数据缓存模块,其与所述中控模块相连,用以对中控模块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存储;
数据可视化模块,其与所述数据缓存模块相连,用以对数据缓存模块缓存的信息进行呈现。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包括环境检测信息数据、安全消毒信息数据、鼠害动态信息数据以及人员行为规范信息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亚洲卫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亚洲卫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470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