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卧室飘窗板平整度智能化测量及调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34537.8 | 申请日: | 202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3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韩子轩;石勇;李军;王国栋;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8 | 分类号: | G01B5/28;G01C5/00;G01C15/00;E04G17/00;E04G1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凯 |
地址: | 61006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室 飘窗板 平整 智能化 测量 调节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主体结构施工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方法在浇筑飘窗板混凝土时难以精确把控其平整度及成型质量的问题,提供一种卧室飘窗板平整度智能化测量及调节装置,包括可调式支撑架,所述可调式支撑架包括多根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为可伸缩立柱,每根所述支撑立柱上均安装有气泡水准仪,每根所述支撑立柱的侧面上均设有刻度线,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上安装有红外线水平仪;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混凝土初凝前,通过便捷智能化测量的方式,精确控制飘窗板模板的平整度,避免后期对室内装饰装修的影响,减少修补打磨的工作量,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体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卧室飘窗板平整度智能化测量及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建筑项目大多数为精装修交付,业主对房屋精装修施工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卧室飘窗板备受关注,对其装修的成型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种现状,大多数工程仍是采用传统工艺:
飘窗板都是成对出现,一层设有上下两个飘窗板,主体结构施工时,本层的下飘窗板与本层梁板混凝土一起浇筑,预留飘窗上翻梁钢筋,浇筑时在上翻梁底部留设施工缝,本层的上飘窗板与上层梁板钢筋同步绑扎,再同步浇筑混凝土,飘窗板的模板加固是在上下层飘窗板之间回顶钢管与支模架相连接,顶部设置可调顶托。
这种方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上下层飘窗板间距比较小,需要对钢管进行切割后加设可调顶托支撑飘窗板模板,在浇筑飘窗板混凝土时很难精确把控其平整度及成型质量。
采用“钢管+木方+模板”进行支撑,其控制卧室飘窗板平整度技术仅能在浇筑前控制,且测量过程较为繁琐,准确度较低,同时因浇筑过程中存在振捣等工序,混凝土初凝前无法判断并调整其平整度,只能通过后期处理且难度较大。飘窗板的平整度会严重影响后期窗框收口、飘窗顶部石材铺贴及飘窗百叶安装等工序,可能引起收口间隙过大(易渗水)、石材铺贴时出现大小头、外立面飘窗百叶无法定尺安装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卧室飘窗板平整度智能化测量及调节装置,以解决传统方法在浇筑飘窗板混凝土时难以精确把控其平整度及成型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卧室飘窗板平整度智能化测量及调节装置,包括可调式支撑架,所述可调式支撑架包括多根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为可伸缩立柱,每根所述支撑立柱上均安装有气泡水准仪,每根所述支撑立柱的侧面上均设有刻度线,其中一根所述支撑立柱上安装有红外线水平仪。
其中,所述可调式支撑架用于支撑上飘窗板模板。
本发明通过将飘窗板模板钢管回顶支撑优化为可调式支撑架设计,可以方便地调节每根支撑立柱的高度,且每根支撑立柱上设置有刻度线,从而对调节量有准确的把握。
本发明进一步在所述支撑立柱上设置气泡水准仪,能够单独对每根支撑立柱的垂直度进行判别,并进行调整,消除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对飘窗板平整度影响,同时在其中一根支撑立柱上设置红外线水平仪,红外线水平仪能够发射红外线,红外线打至其余的支撑立柱上,可以指示出支撑立柱上的刻度,便于将所有的支撑立柱在高度上调节一致,保证卧室飘窗板平整。
本发明所述的卧室飘窗板平整度智能化测量及调节装置,可以便捷地、智能化地在混凝土初凝前测量卧室飘窗板的平整度,并且由于支撑立柱上设有刻度线,因此可以精确地读数,并且在测量之后,可以相应地进行调节,例如当气泡水准仪上的气泡不居中时,对支撑立柱的垂直度进行调整,将气泡完全调节至居中,当红外线水平仪测量到各个支撑立柱上的刻度线不一致时,通过伸缩的方式将每个支撑立柱的高度进行调节,保证飘窗板的平整度,解决因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飘窗板成型平整度差等质量问题,精确控制飘窗板平整度,并可减少因飘窗板平整度差造成的后期装饰装修阶段装修质量问题(如窗框收口间隙过大易渗水、石材铺贴时出现大小头、外立面飘窗百叶无法定尺安装等问题),减少后期修补打磨的工作量,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45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井下安全阀用阀组部件
- 下一篇:控制包括真空发生器装置的真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