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字签名权转移方法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634279.3 | 申请日: | 2022-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265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钟一民;陈传义;郭峰;金宏洲;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天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杨琪宇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字签名 转移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签名权转移方法和系统,包括:电子印章发送方生成电子合同和签名权转移信息,其中所述签名权转移信息包括可公开的电子印章信息,生成电子合同的哈希摘要;采用电子合同私钥和签名权转移私钥对所述电子合同的哈希摘要和签名权转移信息进行两方协同签名;将电子合同、签名权转移信息、协同签名数据、合同签署证书和电子印章证书组成第一通讯数据,将所述第一通讯数据发送给中间平台,所述中间平台验证所述协同签名数据、合同签署证书和电子印章证书;中间平台在接收到发送方电子印章处理节点验证通过后通知接收方验证,所有电子印章所有方均完成签署后,由中间平台通知电子印章处理节点执行签名权转移和合同相关事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签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字签名权转移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签名已经越来越被企业和个人所熟知并运用,而且也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签名带来的诸多好处让企业用户们颇为认可,不但管理方便而且节约很大一部分成本,同时具有法律保障。
当前电子签名在企业应用中,往往配备专用的电子签名硬件,例如UKEY等,该类硬件往往还带有印章图片,成为电子印章。盖章时,将印章图片放入文档的指定位置,并用电子印章的私钥对文档签名,则形成了带电子签章的文档,具备法律效力。
现有技术中电子签名的存在的技术缺陷包括:1、现有技术中,拥有电子印章即拥有签名权,如电子印章丢失将造成严重的后果;2、如电子印章需要转移,即签名权由A转为B,只需要将电子印章进行转交,不具备法律效力,容易引起事后争议,且难以取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其中一个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签名权转移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和系统利用中间平台对电子印章的转移过程全程记录,因此在签名权转移的过程中具有可追溯查询的功能,并且电子印章只要一次通信流程即可完成签名权转移,无需分为电子合同签署、电子印章转移两个流程,提高数字签名权转移的效率。
本发明另一个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签名权转移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和系统通过中间平台在签名权转移验证完毕后,将电子印章转移的业务由中间平台通知,因此不会向电子印章处理节点暴露更多的比如转移双方的身份、转移的目的、转移双方的权利义务、转移的时间期限等敏感信息,从而提高签名权转移的安全性。
本发明另一个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签名权转移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和系统采用双私钥协同签名,即对合同或其他签名文件的签名需要两个私钥,且其中一个私钥是电子合同签名私钥,该电子合同签名私钥保存于通讯方的终端中,另一个是签名权转移私钥,该签名权转移私钥保存于电子印章硬件中,由于该电子合同所需的两个签名私钥并不保存于同一设备内,避免非法签名签署方在电子印章丢失或被盗后进行非法签名的风险。
为了实现至少一个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数字签名权转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电子印章发送方生成电子合同和签名权转移信息,其中所述签名权转移信息包括可公开的电子印章信息,生成电子合同的哈希摘要;
采用电子合同私钥和签名权转移私钥对所述电子合同的哈希摘要和签名权转移信息进行两方协同签名;
将电子合同、签名权转移信息、协同签名数据、合同签署证书和电子印章证书组成第一通讯信息,将所述第一通讯信息发送给中间平台,所述中间平台验证所述协同签名数据、合同签署证书和电子印章证书;
中间平台生成包括所述哈希摘要的第二通讯信息,将所述第二通讯信息发送给电子印章处理节点;
所述电子印章处理节点接收第二通讯信息验证通过后通知中间平台,中间平台通知接收方执行电子合同验证和签名权转移验证,电子印章处理节点验证完毕后通知电子印章发送方执行电子合同和执行签名权转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天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天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42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