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多负载且连接方式可变的汇流盘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31726.X | 申请日: | 2022-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96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马勋;肖金水;康传会;李学华;关键;赵娟;邓维军;毛傲华;丁明军;鄂鹏;李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R9/05 | 分类号: | H01R9/05;H01R3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仲万珍 |
地址: | 621999***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负载 连接 方式 可变 汇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负载且连接方式可变的汇流盘,该汇流盘包括输入同轴电缆正极连接板、输入同轴电缆负极连接板、输入同轴电缆正极顶板、输入同轴电缆套管、多个输出同轴电缆正极连接导体、多个输出同轴电缆负极连接导体、输出同轴电缆套管、连接绝缘板、隔离绝缘板、用于连接各层连接绝缘板的支撑杆以及支架。本发明公开的用于多负载且连接方式可变的汇流盘实现了高压脉冲大电流可靠地汇聚输入和分散输出,通过调整输出同轴电缆的正负极连接导体数量,实现多线圈的负载,通过调整电极连接片的连接方式及数量实现多负载线圈的多组合连接,具有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脉冲发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负载且连接方式可变的汇流盘。
背景技术
脉冲大电流装置是一种最常用的以电容储能元件放电为理论基础的脉冲功率电源,其能够为负载提供幅值最高可达百兆安级、脉宽最小为纳秒级的脉冲电流。脉冲大电流装置多采用可短路放电的高压脉冲电容器并联组成电容器组放电,为了分散总储能的风险以及提高运行维护效率,脉冲大电流装置通常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分组按照统一或者设定时序对负载进行放电,此时所有模块分组的输出电流就需要通过汇流盘汇集起来传输给负载。汇流盘作为连接脉冲大电流装置与负载线圈的桥梁,是脉冲大电流装置能否可靠地为负载线圈提供激励电流的关键。
基于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的物理实验中的负载由多个子线圈组成,且要求多个子线圈能够改变连接方式来接收激励电流,以4个子线圈为例来说明,改变连接方式包括:4个子线圈全部并联(4并)、2个子线圈串联后与其他2个并联(2串3并)、4个子线圈两两串联后并联(2串2并)、3个子线圈串联后与剩余一个并联(3串2并)以及4个子线圈全串联(4串),但由于现有的汇流盘只能以汇聚方式输入输出,因此无法实现负载多个子线圈不同的连接方式。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可靠实现高压脉冲大电流的汇聚输入、分散输出以及多个子线圈连接方式可变的通用汇流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多负载且连接方式可变的汇流盘,该汇流盘能够可靠实现高压脉冲大电流的汇聚输入、分散输出以及多个子线圈的可变连接。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多负载且连接方式可变的汇流盘,所述汇流盘包括:电流输入组件、电流输出组件以及框架;
所述电流输入组件包括:输入同轴电缆正极连接板、输入同轴电缆负极连接板、输入同轴电缆正极顶板和输入同轴电缆套管;
所述电流输出组件包括:多个输出同轴电缆正极连接导体、多个输出同轴电缆负极连接导体和输出同轴电缆套管;
所述框架包括:连接绝缘板、隔离绝缘板、用于连接各层连接绝缘板的支撑杆以及支架;
所述汇流盘的连接关系为:按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按层设置支架、连接绝缘板、输入同轴电缆负极连接板、隔离绝缘板、多个输出同轴电缆负极连接导体、连接绝缘板、隔离绝缘板、连接绝缘板、多个输出同轴电缆正极连接导体、隔离绝缘板、输入同轴电缆正极连接板、输入同轴电缆正极顶板和连接绝缘板;
输入同轴电缆套管从下到上依次穿过输入同轴电缆负极连接板和输入同轴电缆正极连接板;输入同轴电缆正极连接板和输入同轴电缆正极顶板之间电连接;
输出同轴电缆套管从上到下依次穿过输入同轴电缆正极顶板、输出同轴电缆正极连接导体和输出同轴电缆负极连接导体;
输入同轴电缆正极顶板与输出同轴电缆正极连接导体之间、输出同轴电缆正极连接导体与输出同轴电缆负极连接导体之间、输出同轴电缆负极连接导体与输入同轴电缆负极连接板之间均通过一个或者多个电极连接片连接。
优选的,所述多个输出同轴电缆正极连接导体位于同一层上,且呈正方形围合排列,各导体之间通过绝缘材料进行隔离,且多个输出同轴电缆正极连接导体的位置与多个输出同轴电缆负极连接导体的位置一一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317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