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果桑扦插与嫁接同时进行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29524.1 | 申请日: | 202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5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蒙敏;董钦金;赵菊瑛;练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亿尚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10 | 分类号: | A01G2/10;A01G2/30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汪林 |
地址: | 6216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扦插 嫁接 同时 进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果桑扦插与嫁接同时进行的方法,属于果桑种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处理砧木:选择一年生的四季果桑实生苗根茎,其后将实生苗根茎剪成若干用于扦插和嫁接的砧木,将砧木置于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取出,用嫁接刀切出嫁接袋口;S2处理接穗:选择若干段长果桑枝条作为接穗,将接穗用水浸泡后取出,用嫁接刀削出接穗头;S3嫁接:将若干接穗一一嫁接于与其相适配的若干砧木上,其后用塑料薄膜一一将嫁接口进行绑缚;S4扦插:将步骤S3中每个的砧木底部均进行斜切,形成插穗,将若干插穗的底部均置于水中浸泡,其后扦插在由腐熟的柏木锯末组成的基质中,并在基质表面盖上薄膜;S5大田种植;该方式能够提高长果桑的存活率以及桑果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桑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果桑扦插与嫁接同时进行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长果桑(学名:Morus macroura'Long Fruit')是桑科、桑属奶桑的栽培种,小乔木,高可达12米,小枝幼时被柔毛;冬芽卵状椭圆形或卵圆形,被白色柔毛。叶片膜质,卵形或宽卵形,边缘具细密锯齿,表面深绿色,略粗糙,侧脉及网脉疏生细毛,背面浅绿色,幼时脉上疏被细毛,基生侧脉延长至叶片中部,侧脉向上斜展;托叶细小,早落。花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单生或成对腋生,雄花具梗,花被片卵形,外面被毛,花药近球形,退化雌蕊方形;雌花序狭圆筒形,子房斜卵圆形,稍扁,微被毛,无花柱,柱头2裂,内面有乳头状突起。聚花果成熟时黄白色;小核果,卵球形,微扁。3-4月开花,4-5月结果。长果桑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酸、脂类、维生素、花青素、矿物质等,具有调节免疫、促进造血细胞生长、清虚热、降血糖、降血脂、抗诱变、护肝养肾、利水消肿、安神解酒、延缓衰老等功效。
现有技术中,桑树的繁殖方法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种,有性繁殖又称实播法,直接播种育成实生苗,无性繁殖用枝条进行压条、扦插、嫁接或用组织培养法来繁殖苗木,通过无性繁殖能够极大程度提高桑果产量,而扦插是无性繁殖中最简便的方法。然而扦插在长果桑的种植中并不常用,因长果桑采用扦插种植时,其存活率一般低于60%;即使是采用优化的扦插条件,如亓桂成,王翠香,韩朝晖,韩传明等提出的不同处理方法对我国台湾地区的台湾果桑硬枝扦插的影响中,其存活率也不高于70%;因此,对于长果桑的种植方法纷纷转向嫁接法,然而现有的嫁接方式常仅选择实生苗根茎靠近根部的一段作为砧木,砧木扦插一年存活后,再对长果桑进行嫁接,如此操作会延长桑树的种植时间;同时因实生苗上部丢弃,使一根实生苗只能嫁接一根长果桑枝条,极大程度限制了长果桑的繁育;此外,在嫁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培育砧木的基质极为重要,其直接影响砧木的生长以及接穗的存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果桑扦插与嫁接同时进行的方法;其将四季桑树的实生苗根茎切成若干段砧木,其后在每根砧木上嫁接长果桑枝条形成插穗,最后将插穗插入腐熟的柏木锯末组成的基质中;通过该种方式能够极大程度提高长果桑的存活率以及长桑果桑果产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果桑扦插与嫁接同时进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处理砧木:选择一年生的四季果桑实生苗根茎,其后将所述实生苗根茎剪成若干枝 15-20cm的短枝,形成扦插和嫁接的砧木,将所述砧木置于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其后取出砧木,用嫁接刀切出嫁接的袋口;
S2处理接穗:选择若干段饱满的长果桑枝条作为接穗,将所述接穗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其后用嫁接刀削出接穗头;
S3嫁接:采用袋接法,将若干所述接穗一一嫁接于与其相适配的若干所述砧木上,其后用塑料薄膜一一将嫁接口进行绑缚;
S4扦插:将步骤S3中每根所述砧木底部均进行斜切,形成插穗,将若干所述插穗的底部均置于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其后扦插在基质中进行培育;培育过程中保持基质为湿润状态,并在基质表面盖上薄膜;所述基质为腐熟的柏木锯末;
S5大田种植:三个月后将步骤S4中扦插成功的枝条移栽至大田中,进行大田种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亿尚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亿尚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295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面板的激光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株鼠乳杆菌F5菌株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