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楼宇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29100.5 | 申请日: | 2022-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2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学;吴波;张军;刘希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H04L67/1097;H04L67/10;H04L12/2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王本晋 |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楼宇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楼宇系统,本节能楼宇系统包括监测单元、传输单元、云服务管理单元和服务单元,通过传输单元搭建与能耗数据和环境参数相对应的传输通道,保障数据完整传输;在云服务器中进行计算,有利于降低计算成本提高计算效率,通过云服务管理单元能够对能耗数据进行统一计量,降低了计量成本提高了计量效率,能生成能耗报表以供运维人员进行查看;云服务管理单元还能够通过预先设置有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出节能控制参数,起到高效节能效果;通过服务单元能够可视化展示能耗报表和节能控制参数,以供相关运维人员查看,并根据节能控制参数控制耗能设备的运行,实现自适用动态调整,达到自适应节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楼宇能耗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楼宇系统。
背景技术
BIM、GIS、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将为传统建筑行业带来巨大变化,创建新的数据协同效应,将有效率更高的、更好的、更多的协作平台来进行建筑服务。数字建筑将建造从设计、生产、施工到运营和维护的建筑。
智慧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必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智慧城市对建筑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BIM、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智慧建筑将建筑、人和环境三者协调发展,在强调建筑和人的关系时,也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智能楼宇作为智慧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5A系统,即BA--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CA--通讯自动化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FA--火灾报警与消防连动自动化系统以及SA--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智能楼宇通过通信网络系统将此5个系统进行有机的综合,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使建筑物具有了安全、便利、高效、节能的特点。智能楼宇的建设是未来发展的需求,其应该满足节能、绿色的要求,智能化、集成化的解决方案是满足要求的必然途径。
但现有楼宇节能控制系统还存在如下缺陷:
1)由于楼宇内的计量设备的多样性(如电表、水表、气表等),不同类型的能耗数据需要单独进行计量,导致计量效率不高;
2)只能按照设定的数值对楼宇内的耗能设备进行调整,调整模式相对固定,适应性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节能楼宇系统,包括:监测单元、传输单元、云服务管理单元和服务单元;
所述监测单元用于采集楼宇内耗能设备的能耗数据以及所述楼宇的环境参数;
所述传输单元用于搭建与所述能耗数据和所述环境参数相对应的传输通道,通过所述传输通道将所述能耗数据和所述环境参数发送至所述云服务管理单元;
所述云服务管理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能耗数据进行耗能统计并生成能耗报表,以及通过将所述环境参数输入至预先设置的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所述神经网络模型输出的节能控制参数,以及将所述能耗报表和所述节能控制参数发送至所述服务单元;
所述服务单元用于可视化展示所述能耗报表和所述节能控制参数,并根据所述节能控制参数控制所述耗能设备的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节能楼宇系统包括监测单元、传输单元、云服务管理单元和服务单元,通过监测单元能够实现能耗数据和环境参数的采集,为后续计算提供数据基础;通过传输单元搭建与能耗数据和环境参数相对应的传输通道,保障数据完整传输;在云服务器中进行计算,有利于降低计算成本提高计算效率,通过云服务管理单元能够对能耗数据进行统一计量,降低了计量成本提高了计量效率,能生成能耗报表以供运维人员进行查看;云服务管理单元还能够通过预先设置有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出节能控制参数,起到高效节能效果;通过服务单元能够可视化展示能耗报表和节能控制参数,以供相关运维人员查看,并根据节能控制参数控制耗能设备的运行,实现自适用动态调整,达到自适应节能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291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