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染土静力触探取样器及取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29027.1 | 申请日: | 202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4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陈铭;李吉祥;庞大鹏;邵峰;齐迪;齐建国;袁立江;田武成;关大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余岩 |
地址: | 130021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静力 取样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染土静力触探取样器及取样方法,用于安装在静力触探设备探杆下端使用,包括排气废土管、土样管、变径接头、螺旋盖、管靴;排气废土管靠近上端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取样时,排气废土管通过变径接头可拆卸连接在静力触探设备探杆下端,排气废土管下侧依次可拆卸连接土样管和管靴,排气废土管、土样管和管靴的内径相同,排气废土管、土样管、螺旋盖和管靴外径相同。取样后,土样管两端密封连接螺旋盖。施工费用少,操作简便,可保证在存放和运输过程中不受二次污染;保持原始状态,不受扰动,为外业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土工程勘察领域的取样技术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污染土静力触探取样器及取样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近些年对污染场地的调查、勘察越来越重视,各种理论、研究、成果发展迅速,政策、规范、标准相继出台,但污染场地的勘察手段、方法等基础性的工作进展缓慢。污染场地的勘察中,污染土的取样是最基础性的工作,土样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质量,决定了对污染场地评价的准确性。当前,对于浅层污染土,一般采用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等工具;对于深度几米、十几米的污染土,一般采用传统勘察中的钻机常规取土器取土,工作量大、取样成本高,尤其是在污染场地前期调查工作中,单纯为了取污染土试样,使用钻机现场钻孔取样,对于取样工作本身而言,成本太高;另外,以上各种取样方法的取土过程中,土样扰动大、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长,对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土,往往达不到规范要求,把土样装入顶空瓶中后,在随后的保存、运输过程中,尚需冷藏存放,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工作量大、取样成本高,土样扰动大,存在二次污染,样本达不到规范要求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污染土静力触探取样器及取样方法,设备轻便,成本低,操作方便,避免二次污染,样品不受干扰,存放运输方便。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染土静力触探取样器,用于安装在静力触探设备探杆下端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废土管、土样管、变径接头、螺旋盖、管靴;排气废土管靠近上端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取样时,排气废土管通过变径接头可拆卸连接在静力触探设备探杆下端,排气废土管下侧依次可拆卸连接土样管和管靴,排气废土管、土样管和管靴的内径相同,排气废土管、土样管、螺旋盖和管靴外径相同;取样后,土样管两端密封连接螺旋盖。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废土管、土样管、变径接头、螺旋盖、管靴之间连接处都是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废土管、土样管、螺旋盖和管靴外径小于所述静力触探设备探杆外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一种污染土静力触探取样器的取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静力触探设备正常进行静力触探试验至取样位置后,拔出探杆和探头,去掉探头;将变径接头上端与探杆下端连接;变径接头下端连接所述静力触探取样器,污染土静力触探取样器是依次连接的排气废土管、土样管、管靴;使用静力触探设备将探杆与所述静力触探取样器下放至取样位置后,向下施加压力,将静力触探取样器匀速压入土体中;待达到设计行程后,拔出静力触探探杆和所述静力触探取样器,卸掉管靴和土样管;快速将土样管的两端密封连接螺旋盖,并将土样管将随内部土样一起送至试验室。
进一步地,所述静力触探取样器压入行程大于土样管长度、但小于土样管和排气废土管长度之和。
进一步地,卸掉管土样管后,对于非挥发性污染土,可直接将土样管中的土样推出、取样。
进一步地,静力触探取样器在压入过程中,管内空气和地下水将由排气废土管上部的排气孔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290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