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I智能分析用人脸图像采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09560.1 | 申请日: | 202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3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先明;林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融讯智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10/12 | 分类号: | G06V10/12;G06V10/141;G06V40/16;F16M13/02;B08B1/00;B08B1/04 |
代理公司: | 广东普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804 | 代理人: | 寇闯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i 智能 分析 用人 图像 采集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I智能分析用人脸图像采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安装箱、可视玻璃、人脸采集设备、毛刷辊和限位组件,安装箱的内部镶嵌有可视玻璃,安装箱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的外部且靠近可视玻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人脸采集设备,安装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本发明结通过在安装箱上设置的可视玻璃,可以对人脸采集设备进行保护,同时,通过伺服电机带动横板和毛刷辊进行转动,并在齿轮与齿板的配合下,可以对可视玻璃进行清理,从而防止可视玻璃上附着杂质,能保证人脸采集设备的采集质量,通过限位组件配合T型块进行使用,可以对安装箱进行快速安装,从而代替了原有的安装方式,能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脸图像采集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AI智能分析用人脸图像采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AI智能分析是指用计算机图像和视觉分析技术,通过将场景中背景和目标分离进而分析并追踪在摄像机场景内出现的目标,随着AI技术的完善以及应用,通过AI技术对人体身份识别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如进入小区或公司的门禁系统,当行人经过设备时,其会抓取人脸进行图像采集,并与数据库中录入的人脸进行对比从分析,从而确定行人身份,但是现有的人脸图像采集装置在使用时不具有自动清洁的功能,当其暴露在室外时,其外部容易附着很多杂质,从而影响设备的使用效果,同时,现有设备在安装时均采用螺栓进行固定,不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拆装操作,从而影响设备使用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AI智能分析用人脸图像采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AI智能分析用人脸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安装箱、可视玻璃、人脸采集设备、毛刷辊和限位组件,所述安装箱的内部镶嵌有可视玻璃,所述安装箱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外部且靠近可视玻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人脸采集设备,所述安装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安装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传动轴贯穿安装箱延伸至顶盖内部且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毛刷辊,所述毛刷辊的底端延伸至顶盖的外部,所述毛刷辊的外侧与可视玻璃接触,所述毛刷辊的顶端贯穿横板且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顶盖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齿板,所述齿轮与齿板啮合连接,所述安装箱的外部且远离顶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T型块,所述T型块的外部可拆卸连接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可视玻璃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红外线传感器,所述可视玻璃内壁的一侧且位于红外线传感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补光灯。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箱的内部可拆卸连接有底板,安装箱的内部等距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每个所述定位螺栓的一端贯穿安装箱且延伸至底板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蓄电池的一侧固定连接有PCB板,所述PCB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收发器,所述PCB板的顶部且位于收发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人脸采集设备、红外线传感器、补光灯、伺服电机、蓄电池、PCB板和收发器分别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竖杆,两个所述竖杆的外部均滑动连接有连接块,每个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均与安装箱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内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内部设置有滤网,所述安装箱内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风扇。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槽、横杆、弹簧、通孔和限位钩,所述连接盒内部且位于T型块的正下方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滑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横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盒内部且位于滑槽与T型块之间等距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限位钩,所述限位钩的底端均延伸至滑槽内部且与横杆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T型块内部等距快速限位槽,每个所述限位钩远离横杆的一端分别延伸至限位槽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融讯智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融讯智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095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