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I智能分析用人脸图像储存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09558.4 | 申请日: | 202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3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先明;林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融讯智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16 | 分类号: | G06V40/16;G06F16/51 |
代理公司: | 广东普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804 | 代理人: | 寇闯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i 智能 分析 用人 图像 储存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I智能分析用人脸图像储存管理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单元、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上传系统和清理系统,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与数据管理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数据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库的输入端与上传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图像清晰度检测模块和图像分辨率检测模块,可以对接收的图像进行预筛,从而防止大量不符合图像进入数据库中,同时,在图像对比模块的作用下,可以根据上传图像的特征向量与数据库中的原始图像进行对比,能防止图像重复储存,从而保证了数据库中原始图像的稳定,在计时模块的作用下,可以根据设定时间对数据库中的图像进行删除,从而使原始图像进行更换,能确保AI分析结果的精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图像储存管理领域,具体为一种AI智能分析用人脸图像储存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人脸图像储存管理是对前端图像采集人的脸部特征信息图像进行进一步处理的作用,人脸识别作为AI智能分析中的一种手段,其结合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来对人的身份进行识别鉴定,安全性及可靠性较高因此拥有强烈的市场需求,近几年来在门禁与考勤、网络安全、海关边检、物业管理、智能身份识别、驾照证检验、计算机系统登录等方面已有相应发展,但是现有的人脸图像储存管理系统在对图像进行处理时不具有预筛功能,大量图片直接进入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导致占用内存较大,从而需要频繁的先录入的图像进行删除,从而获取储存空间,但是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重复性图像,同时,现有的人脸图像储存管理系统不具有计时删除功能,随着时间的变更,人在生长规律的作用下脸部特征会发生变化,若不对数据库的中原始图像进行更换,容易出现对比结果向异的情况,从而导致分析结果不精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AI智能分析用人脸图像储存管理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AI智能分析用人脸图像储存管理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单元、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上传系统和清理系统,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与数据管理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数据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库的输入端与上传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库和上传系统的输出端均与清理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管理员的操作指令控制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上传系统和清理系统对图像信息进行对应操作处理;所述数据管理系统用于对数据库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复审校验管理;所述数据库用于对上传的图像数据进行储存,同时用于对库内数据进行管理;所述上传系统用于处理并汇总前端接收的图像,同时用于对数据进行初步筛查以及上传;所述清理系统用于对不符合的图像以及达到储存时间的图像进行清除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上传系统包括图像接收模块、图像清晰度检测模块、图像分辨率检测模块、图像对比模块和图像上传模块,所述图像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图像清晰度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图像清晰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图像分辨率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图像分辨率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图像对比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对比模块的输出端与图像上传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图像接收模块用于对多通道接收的图像上传给图像清晰度检测模块;所述图像清晰度检测模块用于对图像的可视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后的图像上传给图像分辨率检测模块;所述图像分辨率检测模块用于对图像的五官可辨别程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后的图像上传给对比模块;所述对比模块用于对上传图像和数据库内部图像进行对比,并确定图像是否存档,并将对比后的图像发送给图像上传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图像清晰度检测模块的阈值可根据分别率检测模块进行预设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图像分辨率检测模块的水平分辨率高于1024像素,垂直分辨率高于768像素。
作为优选,所述对比模块对上传图像和数据库内部图像进行对比步骤为:对上传图像进行特征向量提取,根据提取的体征向量查找图像存储模块中的相似图像,并与相似图像进行对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融讯智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融讯智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095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