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O2 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04022.3 | 申请日: | 202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7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静;李志强;张世军;刘炳荣;周虹;冯淑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K67/033;A23K20/20;A23K50/00;C12R1/72;C12R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朱聪聪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o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CO2在增加台湾乳白蚁肠道固氮菌和螺旋体丰度中的应用。外环境CO2浓度差异对台湾乳白蚁后肠共生菌群的物种组成影响较小,而对物种的丰度影响较大。各处理组的核心菌群不变,在门水平上,分别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性菌门和螺旋体门。在属水平上,分别为固氮菌、支原体和密螺旋体,它们能保持白蚁固氮功能的稳定性,从而为白蚁提供能量来源,同时保持白蚁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功能。其中,5%CO2浓度环境下,共生菌群相对丰度更高,其固氮菌和螺旋体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这可为白蚁自身和肠道共生微生物提供更为充足的能量。另外,5%CO2浓度中具有更高丰度的产粪甾醇菌和疣微菌与螺旋体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昆虫领域,具体涉及CO2在增加台湾乳白蚁肠道固氮菌和螺旋体丰度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每种白蚁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菌落结构,菌落结构可以反映宿主的饮食(MARYNOWSKA M,GOUX X,et al.Composition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ation ofbiomass-degrading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guts of plant fibre-and soil-feeding higher termites[J].Microbiome,2020,8(1):96.)。当白蚁所处环境中的氮浓度和氧浓度发生改变时,白蚁肠道中的共生菌结构也会受到影响,CO2也是空气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但外界CO2浓度的变化是否会对白蚁肠道中的共生菌落造成影响我们知之甚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CO2在增加台湾乳白蚁肠道固氮菌和螺旋体丰度中的应用。
所述的固氮菌为Candidatus Azobacteroides属,该属细菌携带固氮基因,具有固氮能力。分类关系:细菌界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纲Bacteroidia,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Dysgonomonadaceae科,Candidatus Azobacteroides属,属内包含暂定种Candidatus Azobacteroides pseudotrichonymphae,未定种/未培养的unclassifiedCandidatus Azobacteroides和uncultured Candidatus Azobacteroides。
所述的螺旋体为Treponema属,该属细菌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酶活性从而适应环境中氧浓度的变化,具有固氮功能,参与白蚁次生代谢物的代谢,并携带氢化酶基因,可产生乙酸盐为白蚁提供碳源。分类关系:细菌界Bacteria,螺旋体门Spirochaetes,螺旋体纲Spirochaetia,螺旋体目Spirochaetales,螺旋体科Spirochaetaceae,密螺旋体/密螺旋体属Treponema,属内包含多个uncultured Treponema的未培养鉴定种。
所述的CO2是体积占比5%。
外环境CO2浓度差异对台湾乳白蚁后肠共生菌群的物种组成影响较小,而对物种的丰度影响较大。各处理组的核心菌群不变,在门水平上,分别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性菌门和螺旋体门。在属水平上,分别为固氮菌、支原体和密螺旋体,它们能保持白蚁固氮功能的稳定性,从而为白蚁提供能量来源,同时保持白蚁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功能。其中,5%CO2浓度环境下,共生菌群相对丰度更高,其固氮菌和螺旋体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这可为白蚁自身和肠道共生微生物提供更为充足的能量。另外,5%CO2浓度中具有更高丰度的产粪甾醇菌和疣微菌与螺旋体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040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