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铁厂湿磨钢渣固碳减排的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99827.3 | 申请日: | 202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9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苏英;李承昊;贺行洋;郑正旗;杨进;王迎斌;谭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2C17/10 | 分类号: | B02C17/10;B02C23/00;B01D53/62;B01D53/82;B02C23/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7 | 代理人: | 王冬冬 |
地址: | 43006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铁厂 钢渣 固碳减排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铁厂湿磨钢渣固碳减排的方法,包括步骤:(1)将钢铁厂产出的熔融钢渣水淬急冷,之后依次破碎、除铁、干磨得到中值粒径20~500μm的钢渣粉末;(2)将钢渣粉末和水按质量比1:(1~4)混合并搅拌得到钢渣浆料;(3)将钢铁厂排放的含CO2的烟气收集于集气瓶内;(4)向卧式搅拌球磨机中通入100质量份钢渣浆料和5~18质量份烟气,并加入研磨介质和钢渣粉末质量1~5%的稳定剂进行湿磨,利用钢渣浆料进行固碳;(5)对湿磨后浆料进行干燥处理,得到CO2固化材料。本发明可兼顾高固碳率、低成本以及有利环保,适用于推广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固废处理和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铁厂湿磨钢渣固碳减排的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各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能源消耗以及CO2的排放量越来越多。自1960年以来CO2的排放量逐年上涨,至今全球CO2的年排放量已达到322.8亿吨,相较于1960年的CO2年排放量90亿吨,涨幅高达258.6%。而CO2在大气中的浓度水平也维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长速率,1860年至今大气中CO2浓度已经由288ppm增长至411ppm,涨幅高达42.7%。在温室气体中CO2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比例高达50%,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积累直接导致了温室效应的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山火、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历经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家,钢产量约占全世界钢产量的五分之一。钢铁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一方面,炼钢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CO2排放,每生产一吨粗铁会产生约两吨的CO2排放,2019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9亿吨,全年钢铁行业CO2排放约38亿吨,占全球人为CO2排放的7%。另一方面,炼钢的过程会产生钢渣,其排放量约为钢产量的15%~20%,大量的钢渣将会占用越来越多土地,而且钢渣自带的碱性会使土地碱化,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找到一种方法将钢渣进行合理运用十分有必要。考虑到CO2固化反应在碱性环境中发生,将钢铁厂产生的大量碱性钢渣用于CO2的固化与封存,有着巨大的潜力与前景,但是目前利用钢渣进行固碳存在着部分难以解决的难题。
在公开号CN 102240501 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固碳减排方法,该方法包括:A、将排放的二氧化碳经吸收塔吸收;B、将固碳原料与铵盐共同煅烧,反应生成氨气及盐类固体产物,所述固碳原料含有能与碳酸根形成沉淀的金属元素;C、将生产的氨气通入吸收塔与二氧化碳反应,并加水得到碳铵溶液;D、将步骤B的盐类固体产物置于水中浸取;E、将步骤C的碳铵溶液通入步骤D浸取得到的液体中反应生产碳酸盐。该方法工艺复杂,高温煅烧以及固碳过程所产生的废气废液导致成本高昂,且不利于环境保护。
在公开号CN 104860474 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含硫废碱液固碳及生物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生物技术,需要培养固碳专用的厌氧菌,且多个工序都需要使用强碱氢氧化钠,工艺复杂不易控制,成本高昂,且固碳率低下。
在公开号CN 108246090 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利用钢渣浆液湿法脱碳的工艺方法,该方法为:将钢渣制备成钢渣浆液,钢渣浆液从吸收塔上部进入,含二氧化碳的烟气从吸收塔下部进入,钢渣浆液与烟气充分接触,从而实现脱碳。但这种方法反应效率和固碳率均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概括来说,目前的固碳方法普遍存在固碳率和成本难以兼顾的问题,而且大多固碳方法的废气废液不利于环境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铁厂湿磨钢渣固碳减排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具有明显更高的反应效率和固碳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98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