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99331.6 | 申请日: | 2022-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6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蒋礼兵;段玉三;张涛;张杰;张超;甄亮;贾震;史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给排水管理处;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C02F3/02;C02F1/44;C02F1/2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汇和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75 | 代理人: | 董超 |
| 地址: | 212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 水平 潜流 湿地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生物处理区施工:
在生物处理区范围内浇筑透水混凝土空心柱(30),使其呈规则布置,并在生物处理区外墙合适外置处设置进水口(6);
根据每个所述透水混凝土空心柱(30)内部尺寸,制作具备通气孔(37)的生物活动芯柱并沿该生物活动芯柱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隔板(36),同时在该生物活动芯柱外包裹织物(33)形成多个生物活动芯腔(35),在所述生物活动芯柱顶部利用气管(31)连通制氧机(38)并安装铰接式吊环(32)形成生物膜柱(7);
将该生物膜柱(7)安置在每个所述透水混凝土空心柱(30)内,形成生物处理区(1)并使得该生物处理区(1)内的生物膜柱(7)能够更换;
步骤二、在所述生物处理区(1)和集水井一(2)的连接面浇筑第一不透水隔墙(8),并在该第一不透水隔墙(8)相应位置设置多个溢流口;
步骤三、在所述集水井一(2)和水平潜流净化湿地区(3)的连接面浇筑透水混凝土隔墙(10),同样在不同材料填层区域间浇筑钢塑格栅加筋的透水混凝土隔墙(10),然后依次填充矿渣-炉渣-碎石混合层(23),沸石-火山岩混合层(24)以及活性炭吸附过滤层(25),形成所述水平潜流净化湿地区(3);
步骤四、在所述水平潜流净化湿地区(3)和集水井二(4)的连接面浇筑第二不透水隔墙(11),并在顶部相应位置设置多个溢流口;
步骤五、滤膜处理净化区施工:
在所述集水井二(4)和微滤膜区中的第一水质检查井(13)的连接面浇筑安装第一透水混凝土夹心墙(12),再在具有阶梯式落差的第一水质检查井(13)和农灌集水井(16)的连接面浇筑第三不透水隔墙(14),并在该第三不透水隔墙(14)底部预留的通孔内安装电动水阀(15),沿着第一水质检查井(13)的外墙在第一水质检查井(13)与生物处理区(1)之间安装第一泵吸回流管(39);
在所述农灌集水井(16)和超滤膜区中的第二水质检查井(18)的连接面浇筑安装第二透水混凝土夹心墙(17),再在具有阶梯式落差的第二水质检查井(18)和工业集水井(19)之间浇筑第三不透水隔墙(14),并在该第三不透水隔墙(14)底部预留的通孔内安装电动水阀(15),沿着所述第二水质检查井(18)的外墙在第二水质检查井(18)与集水井一(2)之间安装第二泵吸回流管(40);
在所述工业集水井(19)和纳诺滤膜区中的第三水质检查井(21)的连接面浇筑安装第三透水混凝土夹心墙(20),再在具有阶梯式落差的第三水质检查井(21)和生活集水井(22)之间浇筑第三不透水隔墙(14),并在第三不透水隔墙(14)底部预留的通孔内安装电动水阀(15),沿着所述第三水质检查井(21)的外墙在第三水质检查井(21)与集水井二(4)之间安装第三泵吸回流管(41),完成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处理区(1)、所述集水井一(2)、所述水平潜流净化湿地区(3)、所述集水井二(4)及所述滤膜处理净化区(5)依次连通形成回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渣-炉渣-碎石混合层(23)中材料比例为1:1:1,所述沸石-火山岩混合层(24)中材料比例为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水混凝土夹心墙(12)由透水隔墙和第一夹心膜构成,所述第一夹心膜包括框架(26)、微滤膜、提拉环(28)和防水边圈(2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水混凝土夹心墙(12)由透水隔墙和第二夹心膜构成,所述第二夹心膜包括框架(26)、超滤膜、提拉环(28)和防水边圈(2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的水平潜流湿地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水混凝土夹心墙(12)由透水隔墙和第三夹心膜构成,所述第三夹心膜包括框架(26)、纳诺滤膜、提拉环(28)和防水边圈(2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给排水管理处;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市给排水管理处;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933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