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套管连续开孔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91615.0 | 申请日: | 202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2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郭正伟;邓银江;任连城;董超群;谢帅;龚银春;刘建勋;程泽正;黄涛;陈桃淘;黄杰;王灶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B29/06 | 分类号: | E21B29/06 |
代理公司: | 重庆蕴博君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3 | 代理人: | 郑勇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套管 连续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井下套管连续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上外壳(1),所述上外壳(1)内部固定有电机支架(3),所述电机支架(3)内安装有转动电机(4),所述转动电机(4)与上外壳(1)位置保持同轴固定,所述电机支架(3)内部设有电机支架流道(3a)供液体通过,所述上外壳(1)的下部轴向设置有转动支架(5),所述转动支架(5)中部通过第一键(6)与转动电机(4)相连,所述转动支架(5)连接打孔组件,所述转动电机(4)通过转动支架(5)带动打孔组件旋转;
所述打孔组件包括下外壳(9),下外壳(9)的上端外壁与上外壳(1)的下端内壁通过滚珠(7)进行轴向固定,所述转动支架(5)为框架结构,使上外壳(1)、下外壳(9)连通,下外壳(9)内部设有配流机构(A)、夹紧机构(B)和切削机构(C);
所述配流机构(A)包括上配流盘(10)、配流壁(14)和下配流盘(15),所述上配流盘(10)通过第二键(62)与上配流电机(42)相连,所述上配流盘(10)能够在上配流电机(42)带动下做周向转动,所述上配流电机(42)通过上配流电机支架(32)固定在下外壳(9)内部,所述配流壁(14)固定于下外壳(9)内部,所述下配流盘(15)通过第三键(63)与下配流电机(43)相连,所述下配流盘(15)能够在下配流电机(43)带动下做周向转动,所述下配流电机(43)通过下配流电机支架(33)固定在下外壳(9)内部;
所述上配流盘(10)内部设置有上流道(10a),所述配流壁(14)内部设置有连通流道(14a)、切削安装孔(14b)、冲转流道(14c)、下连通流道(14d)、夹紧流道(14e)和推动腔(14t),所述下配流盘(15)设置有下弧形流道(15a),所述上配流盘(10)能够在上配流电机(42)作用下控制上配流盘(10)内部上流道(10a)与配流壁(14)内部冲转流道(14c)或夹紧流道(14e)连通,所述下配流盘(15)能够在下配流电机(43)作用下,控制下配流盘(15)内部下弧形流道(15a)与配流壁(14)内部下连通流道(14d)单独连通,或者,下配流盘(15)内部下弧形流道(15a)与配流壁(14)内部下连通流道(14d)和夹紧流道(14e)下端一起连通,或者,下配流盘(15)内部下弧形流道(15a)与配流壁(14)内部所有流道都不连通,进而控制装置作业;
所述夹紧流道(14e)的数量为两条,两条夹紧流道(14e)沿轴向设于配流壁(14)的外壁上,且对称设置,两条夹紧流道(14e)通过连通流道(14a)连通,连通流道(14a)在配流壁(14)均匀设有多个,两条夹紧流道(14e)中的一条两端封闭,另一条为通槽,用于与上配流盘(10)/下配流盘(15)连通;
所述夹紧机构(B)包括夹紧块、支撑腿(11)、支撑腿回位弹簧(12)和支撑腿卡箍(13),所述下外壳(9)的外壁设置有与夹紧块间隙配合的腔体(9a),所述腔体(9a)与夹紧流道(14e)连通,流体能够通过腔体(9a)推动夹紧块径向伸出,所述支撑腿(11)固定在夹紧块上,且与下外壳(9)间隙配合,所述支撑腿卡箍(13)卡接于支撑腿(11)端部的槽内,所述支撑腿回位弹簧(12)套在支撑腿(11)上,且位于下外壳(9)与支撑腿卡箍(13)之间,所述夹紧机构(B)的数量为多个,且对应两条夹紧流道(14e)对称分布;
所述切削机构(C)包括叶轮(16)、钻头(17)、叶轮回位弹簧(18)、叶轮推板(19)和叶轮卡箍(20),所述钻头(17)与配流壁(14)滑动配合,所述叶轮(16)通过滑键(602)安装于钻头(17)前端,所述钻头(17)尾端通过螺纹与叶轮推板(19)相连,所述叶轮推板(19)滑动配合在切削安装孔(14b)内部,所述叶轮回位弹簧(18)套在钻头(17)的尾端,且位于叶轮推板(19)和切削安装孔(14b)台阶之间,所述叶轮卡箍(20)安装于配流壁(14)的切削安装孔(14b)内部,用于限定叶轮推板(19)的极限位置;
所述叶轮(16)安装于配流壁(14)内部设置的旋转腔(14r),旋转腔(14r)与冲转流道(14c)连通,流体能够通过配流壁(14)内部冲转流道(14c)进入旋转腔(14r)冲击叶轮转动,所述冲转流道(14c)上端设有横槽,所述横槽与推动腔(14t)的上端连通,因此,冲击叶轮转动的同时,流体能够进入推动腔(14t),所述切削机构(C)的数量为多个,对应推动腔(14t)均匀分布,推动腔(14t)与切削安装孔(14b)连通,用于向叶轮推板(19)施加推力,使钻头(17)伸出;
所述旋转腔(14r)的上端为喷嘴,下端为泄流口,流体在旋转腔(14r)内形成射流,同时流体将在推动腔(14t)形成相对旋转腔(14r)的高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9161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