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基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87922.1 | 申请日: | 202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0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奎;何达;金涛;杨贵勇;龙红宇;徐海涛;唐科行;徐宇;汪琳;李瑞;陈理;杨霞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00 | 分类号: | E01B2/00;E02D2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基 支护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路基支护结构,包括位于复合地基加固区两侧的挡墙,两侧所述挡墙之间设置有预制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铰接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一端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相互铰接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固定至任意调节后夹角的调节件,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相互远离的两端铰接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沿挡墙的高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挡墙上,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用于将调节块固定至任意高度的固定件;本申请具有提高支撑杆适用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铁路建设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路基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路基是轨道或者路面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路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轨道或者路面铺设及列车或行车运营提供必要条件,一般对于深度超过3米的软土地区,常采用复合地基加固,为了满足铁路的承载力和工后沉降需求,铁路范围内均需要进行复合地基的处理,现有的一种路基支护结构包括在复合地基加固区的两侧设置挡墙,在复合地基加固区内设置用于支撑挡墙的桩体,为了对两侧挡墙加固,在两侧挡墙之间设置支撑杆,支撑杆垂直于两侧挡墙设置,当两侧挡墙的宽度不同时,则需要对不同长度的支撑杆进行现场浇筑,降低了同一个支撑杆的适用性。
发明内容
为了带动支撑杆适用于不同间距的挡墙,从而提高支撑杆的适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路基支护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路基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路基支护结构,包括位于复合地基加固区两侧的挡墙,两侧所述挡墙之间设置有预制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铰接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一端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相互铰接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固定至任意调节后夹角的调节件,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相互远离的两端铰接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沿挡墙的高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挡墙上,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用于将调节块固定至任意高度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杆采用预制而成的,从而无需现场对不同长度和规格的预制杆进行浇筑,节约了施工的周期,通过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铰接设置在一起,从而便于对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的夹角进行调节,使得不同夹角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可对两侧挡墙以及上部搭设的铁路起到进一步的受力传递效果,提高了整个路基支护结构的强度,并且当两侧挡墙之间的间距或者挡墙自身的倾斜度不同时,可通过调节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适用于不同状态的挡墙,提高了支撑杆的适用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靠近第二连接杆的端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位于安装槽内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两侧固定设置有穿设且转动连接在安装槽相对的面上的安装轴,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通过安装轴铰接设置在一起,所述调节件包括穿设且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杆上的调节螺栓,所述安装块上沿安装轴的周向位置开设有多个用于供调节螺栓的杆部插入的调节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带动调节螺栓位于第一连接杆上拧动,使得调节螺栓的杆部插接至调节孔内,从而使得调节螺栓阻止了安装块带动安装轴位于安装槽内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被固定至转动后的角度;采用调节螺栓的设置其结构简单,固定效果较好,间接提高了支撑杆对两侧挡墙的支撑效果。
可选的,两侧所述挡墙相对的面上沿挡墙的高度方向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调节块上固定设置有滑动设置在固定槽内的固定块,所述调节块通过固定槽和固定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挡墙上,所述固定件包括穿设且螺纹连接在调节块上的固定螺栓,所述固定槽的底壁上沿固定槽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供固定螺栓的杆部插入的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带动固定螺栓位于固定块上拧动,使得调节螺栓的杆部插接至固定孔内,从而使得固定螺栓对固定块位于固定槽内的移动起到阻止的效果,使得固定块被固定至固定槽内移动后的位置,从而使得支撑杆被固定在不同的高度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杆的适用性,采用固定螺栓的设置其结构简单,提高了对支撑杆高度的固定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79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