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封堵地下连续墙严重渗漏堵漏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9758.X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5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彪;张廷安;李焕军;赵艳波;张德洋;张亚鑫;唐子森;杨勇;杨强强;李斌;亢雄;缪应璟;潘振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6 | 分类号: | E02D19/06;E02D19/08;E02D33/00;E02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张夏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封堵 地下 连续 严重 渗漏 堵漏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封堵地下连续墙严重渗漏堵漏的装置,包括:铲平装置、封堵装置、固定装置、导流装置和基坑变形监测装置;所述铲平装置用于剔除地下连续墙明显突出不平处,所述封堵装置通过所述固定装置贴置于经剔除处理后的地下连续墙面上;所述导流装置一端埋设于地下连续墙面内,另一端穿出所述封堵装置;所述基坑变形监测装置用于在基坑施工阶段进行实时监测。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快速封堵地下连续墙严重渗漏堵漏的装置的方法。本发明具有施工便捷、堵漏效果良好、工序简单、节约成本、绿色环保、效率高的特点,能够快速保证周边建(构)筑物安全,进而保证了基坑整体安全,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封堵地下连续墙严重渗漏堵漏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建不断提速,地下连续墙基坑围护结构在地铁建设及深基坑施工越来越普遍。当地质情况复杂,且含承压含水层,承压含水层顶面以上土层的重量不足以抵抗承压含水层顶面处的承压水头压力时,开挖面以下土层将发生突涌破坏;在砂层、粉砂层、砂质粉土或其他透水性较好的夹层中,止水帷幕或围护墙因开裂、空洞等,将致使大量的地下水夹带砂粒涌入基坑,坑外产生水土流失,导致渗漏水面扩大同时殃及基坑周边管线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管线破损引发的二次事故,最终达到无法控制的程度,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并危及周边建构筑物等,引发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现有一般墙面堵漏技术的操作步骤为:清理漏水点—插设导流管—涂抹封堵材料—封堵导流管。然而,当地下连续墙缝(洞)出现严重管涌,具有明显水压力时,对于以上问题,其堵漏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封堵地下连续墙严重渗漏堵漏的装置及方法。
一种快速封堵地下连续墙严重渗漏堵漏的装置,包括:铲平装置、封堵装置、固定装置、导流装置和基坑变形监测装置;所述铲平装置用于剔除地下连续墙明显突出不平处,所述封堵装置通过所述固定装置贴置于经剔除处理后的地下连续墙上;所述导流装置一端埋设于地下连续墙内,另一端穿出所述封堵装置;所述基坑变形监测装置用于在基坑施工阶段进行实时监测。
进一步,所述铲平装置为风镐。
进一步,所述封堵装置包括:封堵钢板和封堵材料,所述封堵材料设置在所述封堵钢板和地下连续墙之间。
进一步,所述封堵材料包括:棉被和/或水玻璃。
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采用膨胀螺栓,所述封堵钢板通过所述膨胀螺栓固定在地下连续墙上。
进一步,所述导流装置采用导流管,在所述导流管的出口端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所述基坑变形监测装置为徕卡监测机器人。
利用上述快速封堵地下连续墙严重渗漏堵漏的装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地下连续墙突出不平的地方,进行剔凿处理;
S2:将封堵钢板贴置于地下连续墙上,并将漏水点与导流管连通;
S3:打入膨胀螺栓,使封堵钢板固定在地下连续墙上;
S4:将封堵钢板与地下连续墙之间的缝隙进行封边处理;
S5:关闭导流管上的阀门;
S6:在地下连续墙外侧注浆处理或者进行旋喷桩止水加固。
进一步,在S4中,用棉沙拌合油脂材料对封堵钢板进行封边,用扁状钢钎沿封堵钢板四周缝隙打入,使封堵钢板与地下连续墙之间缝隙填充密实,然后用水玻璃密封封堵钢板四周。
进一步,在S1至S6中,采用徕卡监测机器人全过程智能监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97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学胶离型膜基膜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基于互联网的医院临床教学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