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内窥镜系统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78139.9 | 申请日: | 2022-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6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马百乐;李冰莹;顾加雨;李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江苏省能源计量数据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N17/00 | 分类号: | H04N17/00;H04N5/225;A61B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石嘉蓉 |
地址: | 2100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内窥镜 系统 校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内窥镜系统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该装置包括:镜体支架用于实现电子内窥镜镜体的支撑固定,测标单元包括静态测标单元及动态测标单元,前端支架用于实现测标单元的位姿调整,成像支架用于实现工业相机的位姿调整,工业相机用于采集电子内窥镜显示系统的显示图像,电控单元用于实现前端支架、成像支架的驱动控制以及动态测标单元的成像控制,并根据工业相机采集的图像进行测量校准。本发明通过静态测标单元及动态测标单元对光学成像能力、显示系统和机械功能进行测试,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精度高等特点,能够满足电子内窥镜系统综合多参数的测试需求,为电子内窥镜的计量校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内窥镜系统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属于医疗器械计量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内窥镜的工作原理是以光电耦合原件CCD采集人体器官图像,将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经电缆传输线传递给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器再还原为光信号,这些光信号在显示器上还原为人体器官图像,医护人员可选择记录并打印出这些图像。
整套电子内窥镜系统主要由内镜(endoscopy) 、电视信息系统中心(videoinformation system center) 和电视监视器(television monitor) 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从详细部件构成上,电子内窥镜主要包括先端弯曲部、插入部、操作部、电气接头部。电子内窥镜按照人体器官的种类可分为上消化道内窥镜、电子支气管镜、大肠内窥镜、结肠镜、胰腺镜、电子食道镜等。
现行的电子内窥镜相关标准规范有很多版本,然而电子内窥镜的校准方法主要还是通过人工进行检测,存在操作复杂、测量周期长、测量精度难以保障、重复性查等问题,多用于电子内窥镜的出厂鉴定,不适用于医院、计量院所等机构的常规测量维护,导致大多的医疗检测单位无法开展有关电子内窥镜的计量检测工作,也缺乏对电子内窥镜的定期检测维护措施。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内窥镜系统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适用于医用电子内窥镜的质量检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精度高等特点,能够满足电子内窥镜系统综合多参数的测试需求,为电子内窥镜的计量校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内窥镜系统校准装置,包括前端支架、镜体支架、成像支架、测标单元、工业相机及电控单元,其中镜体支架用于实现电子内窥镜镜体的支撑固定,测标单元包括静态测标单元及动态测标单元,前端支架用于实现测标单元的位姿调整,成像支架用于实现工业相机的位姿调整,工业相机用于采集电子内窥镜显示系统的显示图像,电控单元用于实现前端支架、成像支架的驱动控制以及动态测标单元的成像控制,并根据工业相机采集的图像进行测量校准。
进一步的,所述静态测标单元包括一系列静态测标卡,且静态测标卡采用电子束直写技术在石英玻璃材料上直接加工而成,其分辨率范围为1~100 Lp/mm,最小加工尺寸(线宽)为5μm,加工精度为±2μm,用于对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畸变、视场角、景深、分辨率、色彩还原能力及综合光效参数等展开测试。
进一步的,所述静态测标卡上设有LED背景板,其与电控单元电连接,用于实现亮度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动态测标单元采用分辨率高于2K的超高清显示屏,用于对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空间频率响应、亮度响应特性、动态范围等参数展开测试。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支架包括X轴调节机构、Y轴调节机构、Z轴调节机构、旋转平台及测标支架,其中测标支架用于实现测标单元的安装固定,X轴调节机构、Y轴调节机构、Z轴调节机构分别用于实现测标支架沿X、Y、Z轴三个方向的位移调整,旋转平台用于实现测标支架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江苏省能源计量数据中心),未经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江苏省能源计量数据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81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化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物联电子标签全自动化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