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吸引器头防堵套管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6873.1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3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沈军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军权 |
主分类号: | A61B90/00 | 分类号: | A61B90/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王家蕾 |
地址: | 315499 浙江省宁波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吸引 器头防堵 套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吸引器头防堵套管,包括:主管体,所述主管体一端闭口且另一端设有插入口,所述主管体均布有进水孔;单元管体,所述单元管体截面呈梯形,所述单元管体设置在进水孔外侧,所述单元管体之间具有进水缝隙,所述单元管体侧面设有吸水孔;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插入口连接,所述连接管内径小于主体管内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主体管套设在吸引器的吸引头管体上,通过连接管内壁的摩擦力与吸引器头固定,吸引器吸引时,在主管体与单元管体内形成负压,液体可以通过吸水孔和进水孔被吸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吸引器头防堵套管。
背景技术
吸引器是用于吸除手术中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等物质的装置,通过吸引器的使用,可以使手术清楚,减少污染机会。吸引器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一定方法制造其吸引头的负压状态,这样大气压就会将吸引头外的物质向吸引头挤压,从而完成“吸引”的效果。但是在吸引时,吸引器的端部经常会被患者的组织堵塞,需要暂停吸气源来清理吸引器,导致吸引操作效率下降;而现有的吸引器头套管,侧孔较大,且侧孔与患者组织直接接触,还是容易被负压堵住,防堵效果较差。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吸引器头防堵套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吸引器头防堵套管。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吸引器头防堵套管,包括:
主管体,所述主管体一端闭口且另一端设有插入口,所述主管体均布有进水孔;
单元管体,所述单元管体截面呈梯形,所述单元管体设置在进水孔外侧,所述单元管体之间具有进水缝隙,所述单元管体侧面设有吸水孔;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插入口连接,所述连接管内径小于主体管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主管体内壁于进水孔之间设有均布的限位凸出。
进一步的,所述单元管体之间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单元管体前端设有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外侧设有防滑凸环。
进一步的,所述主管体、单元管体、连接管均采用透明材质。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1、主体管套设在吸引器的吸引头管体上,通过连接管内壁的摩擦力与吸引器头固定,吸引器吸引时,在主管体与单元管体内形成负压,液体可以通过吸水孔和进水孔被吸取;2、将吸引孔设置在单元管体两侧面,可以分散进水处的负压,从而免患者组织因过大负压嵌入、堵住进水缝隙,同时患者组织不会受到较大吸力而造成伤害;3、狭长的进水缝隙具有毛细作用,可以使接触到的液体快速导流到吸水孔附近,提高吸引的速度,患者组织遮挡住部分进水缝隙时,吸水孔的负压可以从未被遮挡的进水缝隙进入,仍然保持畅通,患者组织不会受到较大吸力而造成伤害,且患者组织不具有较大的形变能力来进入进水缝隙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吸引器头防堵套管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主管体与单元管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插入孔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军权,未经沈军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68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电气性能试验设备
- 下一篇:一种预防肌肉萎缩的腿部康复护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