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低温多效蒸发技术的水热电联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73831.2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6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石慧;马汀山;许朋江;刘苗苗;王朝阳;刘明;严俊杰;赵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K13/00 | 分类号: | F01K13/00;F01K17/02;F01K21/00;F01D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恒恒 |
地址: | 10003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低温 蒸发 技术 热电 联产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水热电联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低温多效蒸发技术的水热电联产系统。包括汽轮机组、海水淡化系统和采暖供热系统,海水淡化系统包括第一蒸汽喷射器、多效蒸发器组及淡水管道,采暖供热系统包括第二蒸汽喷射器、蒸汽加热器及尖峰加热器,第一蒸汽喷射器和第二蒸汽喷射器的驱动蒸汽进口皆与汽轮机组的蒸汽出口连通、引射蒸汽进口皆与末效蒸发器的蒸汽出口连通,第一蒸汽喷射器的蒸汽出口与首效蒸发器的蒸汽进口连通,第二蒸汽喷射器的蒸汽出口与蒸汽加热器的蒸汽进口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低温多效蒸发技术的水热电联产系统,能够将火电机组应用于淡水和供热上,同时能回收利用末效蒸发器所产生蒸汽中的余热,达到节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热电联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低温多效蒸发技术的水热电联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发电,并网发电成为电量的主要来源。传统火电机组从电量主体向调峰、调频、稳压等保障电网运行安全的主体转型。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居民采暖、淡水等多种形式的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这为火电机组未来发展提供了指向。
采暖主要通过将热网来水加热,形成温度较高的热网供水,然后将热网供水通至需供暖处实现供暖。热网来水的加热需要耗费较大的热量。
淡水制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危机、开拓新的安全水源的必然选择。其中,低温多效蒸发技术由于操作温度低,避免或减缓了设备的腐蚀和结垢,且系统的热效率高等优势,近年发展迅速,成为了海水淡化的一种主流方式。然而低温多效蒸发海水淡化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余热,这些低品位余热往往通过冷却系统或自然散失方式被浪费。
现有缺乏一种将上述电、热、水三者联合且能够同时克服三者各自缺陷的装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将电、热、水三者联合且能够同时克服三者各自缺陷的装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基于低温多效蒸发技术的水热电联产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低温多效蒸发技术的水热电联产系统,包括:
汽轮机组;
海水淡化系统,包括第一蒸汽喷射器、多效蒸发器组及淡水管道,所述第一蒸汽喷射器的驱动蒸汽进口与所述汽轮机组的蒸汽出口连通、蒸汽出口与首效蒸发器的蒸汽进口连通、引射蒸汽进口与末效蒸发器的蒸汽出口连通;
采暖供热系统,包括第二蒸汽喷射器、蒸汽加热器及尖峰加热器,所述第二蒸汽喷射器的驱动蒸汽进口与所述汽轮机组的蒸汽出口连通、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加热器的蒸汽进口连通、引射蒸汽进口与末效蒸发器的蒸汽出口连通,所述蒸汽加热器的进口适于引入热网回水、出口与所述尖峰加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尖峰加热器的热源端与所述汽轮机组的蒸汽出口连通、输出口适于引出热网供水。
可选的,所述第一蒸汽喷射器的驱动蒸汽进口、第二蒸汽喷射器的驱动蒸汽进口和尖峰加热器的热源端皆与汽轮机组中匹配蒸汽参数需求的抽汽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蒸汽加热器的疏水出口和尖峰加热器的疏水出口皆与所述汽轮机组的凝汽器连通。
可选的,所述多效蒸发器组设有至少四效。
可选的,所述采暖供热系统还包括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所述第一类吸收式热泵设有两个驱动热源端,且其中一个驱动热源端与所述汽轮机组的蒸汽出口连通,另一个驱动热源端与与所述淡水管道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所述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低温热源端适于引入热网回水、输出口与所述尖峰加热器的进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其中一个驱动热源端与汽轮机组中匹配蒸汽参数需求的抽汽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疏水出口与所述汽轮机组的凝汽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未经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38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真场景下的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机械氩弧焊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