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载机车架新型铰接锁止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73607.3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2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7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明;刘理想;刘保金;张静;孟晓辉;杨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7/06 | 分类号: | B62D27/06;B62D21/18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何君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载 机车 新型 铰接 机构 | ||
本发明公布一种装载机车架新型铰接锁止机构,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新型铰接板与铰接架通过铰接销组件回转连接;铰接架上固定有限位板,限位板一侧具有第一限位面;新型铰接板一端具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一侧具有第二限位面;当新型铰接板与铰接架对中时,转向锁止杆放置在第二限位面与第一限位面之间的间隙中,转向锁止杆限制第二限位面与第一限位面之间的相对转动。本发明将铰接结构和锁止结构结合为一体,将铰接板的传统圆弧型端部更改为存在一个限位平面的端部,增加螺栓使转向锁止杆定位在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之间,铰接机构锁止,无法转向。本发明简化了车辆铰接锁止结构,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装载机车架新型铰接锁止机构。
背景技术
装载机在长期停靠或长途转运时,为了停放或运输安全,常使用车架锁紧杆来防止前后车架的相对转动。车架锁紧杆一般是通过两个销轴安装于前后车架的吊耳上。然而,这种设计在实际使用中有以下缺陷:
1、车架锁紧杆上穿过销轴的两个孔距与装载机前后车架对中时两个吊耳孔距相等。由于停车时一般无法刚好将车架停在对中位置,车架锁紧杆的孔距与吊耳孔距存在误差,操作者无法正好将两个销轴穿过锁紧杆和吊耳的安装孔。因此一般需要一个人在驾驶室中微调方向,一个人将销轴调整好后穿过锁紧杆和吊耳。这样做一方面增加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一方面若装载机转向系统出现故障,调整销轴的操作者可能会遭遇危险;
2、制造商需要在装载机的前后车架焊接吊耳,为锁紧杆提供安装位置。这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载机车架新型铰接锁止机构。本铰接锁止机构将铰接结构和锁止结构结合为一体,简化了铰接、锁止结构,并能提高锁止操作的便捷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装载机车架新型铰接锁止机构,包括与车架A固定的铰接架,和与车架B固定的新型铰接板,新型铰接板与铰接架通过铰接销组件回转连接;所述铰接架上固定有限位板,限位板朝向新型铰接板的一侧具有第一限位面;所述新型铰接板靠近铰接架的一端具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朝向限位板的一侧具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与第一限位面之间具有间隙;当所述新型铰接板与铰接架对中时,转向锁止杆放置在第二限位面与第一限位面之间的间隙中,转向锁止杆限制第二限位面与第一限位面之间的相对转动。
其进一步是:所述限位板是对称的弯折板,限位板包括中部的纵向板和连接在纵向板两端的倾斜翼板。
所述纵向板上开设有两个长形孔,所述转向锁止杆侧面开设有两个螺纹孔;两个螺栓穿过纵向板上对应的长形孔后安装在转向锁止杆上对应的螺纹孔中。
所述铰接架包括两层水平支板,所述限位板焊接在两层所述水平支板之间。
所述新型铰接板位于两层所述水平支板之间。
当所述新型铰接板与铰接架对中时,所述第二限位面、第一限位面相互平行且与新型铰接板、铰接架垂直;所述转向锁止杆为方形杆。
本发明方案将铰接板的传统圆弧型端部更改为存在一个限位平面的端部;同时通过在限位板上增加长形孔,增大了孔距范围,使车架不必完全停在对中位置也可以穿过螺栓。螺栓使转向锁止杆定位在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之间,此时铰接机构锁止,无法转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当装载机停车时,车架停在对中位置附近后,即使车架没有完全停在对中位置,操作者可以先将螺栓穿过限位板的长形孔,再将螺栓紧固进转向锁止杆中。螺栓使转向锁止杆和限位板的第一限位面贴合,一个人便可以完成转向锁止的操作,无需两人配合来调整装载机车架方向,操作方便、安全性高;
2、增加的螺栓还起到了固定转向锁止杆的作用,避免运输过程中转向锁止杆从间隙中滑出,使转向锁止功能失效,提高了锁止结构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36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