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咬断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2567.0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6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辉;刘维;郑宝山;刘大凯;栾金锋;赵春光;焦晓兵;郑清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厦门)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1/00 | 分类号: | B21F11/00;B21C5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钢筋 咬断 | ||
本发明涉及建筑钢筋切断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咬断机,贯穿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圆周阵列分布的多组伸缩内腔,伸缩内腔的内侧套接有圆环状的气囊环,伸缩内腔的端口位置设置有滚子,所述滚子的一侧外壁延伸至贯穿槽中,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支撑架、框架和调节框中感应板的配合,实现对延伸的钢筋长度进行智能感应控制,从而达到定长切断的目的,同时利用带有伸缩杆驱动的导向组件,在实现对钢筋端部夹持固定的同时,带动钢筋横向平行延伸,避免钢筋端部弯曲造成长度精度降低,大大提高了切断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钢筋切断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咬断机。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人们利用各种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按照特定的设计蓝图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进行的为建造各式各样的建筑产品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建筑施工是一个技术复杂的生产过程。
在现有的钢筋咬断机中,往往都是通过人工对处理的原料长度进行测量,并且在使用时,无法对原料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容易发生晃动的情况,导致自身的实用性较差,且现有的钢筋在切断延伸过程中,容易出现重心偏移,尤其对于较长的钢筋切断,其端部会产生向下的弯曲,从而造成切断长度的精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咬断机,以解决对切断钢筋长度的限定和端部固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筋咬断机,所述钢筋咬断机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底座的左侧,支撑架上对称安装有一对上下分布的第一引导辊和第二引导辊;
裁切架,所述裁切架的内腔中设置有上下分布固定切刀和活动切刀,裁切架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固定切刀位于第一引导辊和第二引导辊之间间隙的下端,所述活动切刀滑动插接在裁切架上,所述液压缸的上设置有正对活动切刀上端的升降柱;
调节框,所述调节框内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端面正对裁切架的感应板;
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定位架和伸缩杆,矩阵分布的四组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安装在裁切架上,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连接在定位架上,所述定位架的中间贯穿设置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正对固定切刀和活动切刀之间的间隙,贯穿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圆周阵列分布的多组伸缩内腔,所述伸缩内腔的内侧套接有圆环状的气囊环,伸缩内腔的端口位置设置有滚子,所述滚子的一侧外壁延伸至贯穿槽中,滚子的另一侧与气囊环之间压合有第二弹簧,气囊环的输入端连接有气泵。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上端竖直设置有调节槽,所述第二引导辊的两端设置有升降块,所述调节槽内竖直设置有导向柱,升降块套接在导向柱上,升降块的上端竖直设置有套接在导向柱外壁的第一弹簧。
优选的,所述固定切刀和活动切刀的内腔中均设置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设置为T形内腔,第二插槽横向延伸的内腔两端滑动插接有一对伸缩板,第二插槽的竖直槽内安装有拉块,所述拉块与伸缩板之间通过T形拉绳连接。
优选的,:所述拉块的上端设置有拉柄,所述T形拉绳的横向延伸端套接有一对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压合在第二插槽中,固定切刀两端的伸缩板螺钉安装在裁切架的内壁上,裁切架位于固定切刀上端的内壁上设置有松紧带,活动切刀两侧的伸缩板滑动套接在松紧带上。
优选的,所述裁切架的上端横向贯穿设置有前后对称的一对滑槽,裁切架的上端对称安装有一对夹持侧板,所述夹持侧板的上端设置有插接在滑槽中的第二插块,液压缸的下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卡框,夹持侧板的下端设置有卡接在卡框上的卡板,左右对称的一对所述第二插块之间通过第二松紧绳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厦门)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厦门)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25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