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支化聚酰胺胺修饰的量子点双载药体系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72153.8 | 申请日: | 2022-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4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 发明(设计)人: | 赵美霞;任斌;刘永芳;杨晓静;李林松;赵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11/88 | 分类号: | C09K11/88;C09K11/02;A61K31/337;A61K31/355;A61K47/69;A61K49/00;A61P35/00;B82Y20/00;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杨海霞 |
| 地址: | 47500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超支 聚酰胺 修饰 量子 点双载药 体系 及其 合成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化学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超支化聚酰胺胺修饰的量子点双载药体系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该基于超支化聚酰胺胺修饰的量子点具有如下通式:式中,QDs指量子点CdSe/ZnS。本发明的基于超支化聚酰胺胺修饰的量子点双载药体系,具有粒径大小均一,呈圆球形,水溶性好、分散均匀等优点,同时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性能。因此超支化聚酰胺胺修饰的量子点双载药体系可以作为较好的纳米药物载体应用于化学生物学领域,其可为更好地设计纳米药物载体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超支化聚酰胺胺修饰的量子点双载药体系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其表面含有大量羧酸或胺基基团,均可以与金属结合,起到包裹金属纳米簇和隔离溶液的作用,从而防止金属纳米簇的团聚,因此可以用来合成强荧光的水溶性金属纳米簇。超支化聚合物是支化程度更高的树形大分子,它是由Flory在1952年首次提出:由多官能团单体ABx(X≥2)缩聚反应可以得到可溶性的高度支化的聚合物,它的结构有缺陷,称为超支化聚合物。
超支化聚合物比树枝状聚合物的支化程度更大,往往采用一锅法制得、反应不可控,因此它在结构上存在缺陷,并非像树枝状大分子结构完美对称,分子链间不会相互缠绕,分子量分布较宽,结构中含有三种结构单元,分别是末端单元、线形单元和支化单元。
维生素E衍生物α-生育酚琥珀酸酯(α-TOS)在多种肿瘤中发挥促凋亡作用,并为正常组织所耐受。它以线粒体复合体II为靶点,产生活性氧(ROS),选择性地破坏癌细胞线粒体的稳定,进而触发细胞凋亡。相关研究表明,α-TOS对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毒性,对非癌细胞的毒性较低。在体内,α-TOS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α-生育酚(α-TOH),从而促进肝脏的肿瘤监测。以α-TOS为基础的临床治疗成功的主要障碍是该药物的疏水性,这大大降低了其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活性。此外,在有机相或油乳剂中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α-TOS会产生重要的副作用,如药物与血浆混合、炎症和栓塞等。
紫杉醇(PTX)是一种复杂的四环二萜类化合物,它可以使微管蛋白和组成微管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失去动态平衡,诱导与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微管装配、防止解聚,从而使微管稳定并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触发细胞凋亡,进而有效阻止癌细胞的增殖,起到抗癌作用。自1992年上市以来,广泛用于卵巢癌、乳腺癌和非小细胞癌的治疗,市场需求巨大。然而,紫杉醇的水溶性极小,从而造成给药困难,极大地限制了这种天然活性产物应用于肿瘤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基于超支化聚酰胺胺修饰的量子点双载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超支化聚酰胺胺修饰的量子点,其具有如下通式:
配体为超支化聚酰胺胺;QDs为量子点CdSe/ZnS。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基于超支化聚酰胺胺修饰的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化合物1(乙二胺,EDA)的甲醇溶液,然后加入含化合物2(丙烯酸甲酯,MA)的甲醇溶液,反应体系密封条件下置于室温搅拌反应48-60h,得到化合物3EDA-MA;
2)将化合物3旋蒸除去甲醇,100±10℃条件下反应2-5h,然后升温至140±10℃反应2-5h,此时,反应体系粘度较大,停止加热。当体系冷却至室温,得到一种浅黄色粘稠物,即超支化聚(乙二胺-丙酸烯甲酯);将得到的浅黄色粘稠物溶于氯仿中,用大量乙醚沉淀,在40±10℃下真空干燥48-60h,得到产物4超支化聚酰胺胺(HPAMA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未经河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21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