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埋栖贝类动态种质资源库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1937.9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53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彭慧婧;邹杰;金朝焕;蔡德建;杨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54 | 分类号: | A01K6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田立媛 |
地址: | 536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贝类 动态 种质 资源库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埋栖贝类动态种质资源库构建方法,过程包括:选择地势平坦的场地,海面设置看护棚和种质资源库保护区警示标记;种质保存区进行多个围网区域分区保存,每个围网保存区域顺着潮流方向以梭形埋设,各个梭形围网保存区间距5m;纺锤形保存区盖网,并固定于围网区内埋设的木桩;选择野生保存个体、优选的群体选育子代、家系选育子代分别投放到种质梭形围网保存区内;并对保存区以激光打印的标签扎带进行标记;养殖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水面海洋埋栖贝类种质保存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生活含沙量40%底质的埋栖贝类动态种质资源库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具有世界最大的海水贝类养殖产业,约占水产养殖总量的70%,其中海产贝类占98%,广西蛤类产量约24.7万吨,埋栖贝类在经济贝类占据重要一环。埋栖经济贝类也是海洋牧场中最佳经济品种,以海洋微藻和颗粒有机碎屑为食,适合近海、离岸的大海域生态养殖,并对其它物种资源影响较小。
北部湾埋栖贝类最具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主要包括以獭蛤属、缀锦蛤属、仙女蛤属、巴菲蛤属、蚶属等为主的高价值双壳贝类,现代贝类产业发展中存在多品种种贝资源萎缩、种质退化的现象,科研工作者在现有技术水平下选育子代的养殖跟踪与回捕、后期功能基因定位,及地理种群的基因纯化等工作的开展出现极大的困难。
现阶段保种主要方法有保存活体、胚胎、冻精(或细胞系)、基因组或某些特定的基因,但由于相关技术在畜禽等大型陆上生物应用广泛,在海洋底栖贝类应用较少,且贝类品种较多,工作量较大,而活体保存是最基础且最直接的资源保存方式,如何建立一套埋栖贝类动态种质资源库构建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依据埋栖贝类的生理、生活习性,并结合发明人多年的底播和设施化养殖试验结果,提供一种针对埋栖贝类分区种质保存和养殖的方法,本方法既能稳定获取原生地理种群、选育优良品系亲本,并针对不同地理种群、家系选育、群体选育的分区保存管理,又能降低其他品种对种质保存对象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埋栖贝类动态种质资源库构建方法,过程包括:
1)选择地势平坦的场地,海面设置看护棚和种质资源库保护区警示标记;
2)种质保存区进行多个围网区域分区保存,每个围网保存区域顺着潮流方向以梭形埋设,各个梭形围网保存区间距5m;纺锤形保存区盖网,并固定于围网区内埋设的木桩;
3)选择野生保存个体、优选的群体选育子代、家系选育子代分别投放到种质梭形围网保存区内;并对保存区以激光打印的标签扎带进行标记;
4)养殖管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地势平坦的养殖场地为养殖场地海底倾斜度为20%,养殖场地远离航道,无油污污染且远离生活污水排放口,大潮期间退潮水位2m,养殖场地全年浪高5m,海底无暗流,海水盐度全年2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种质资源库保护区警示标记指,设置种质资源库保护区横幅,以及保种海区外围设立警示浮标,浮标上贴反光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中梭形围网区,宽10m,长60m,打桩固定网片,每个木桩间距1m,网片埋入海底0.5m,网片高出海底面0.5m,围网网片网孔为1.0cm×1.0cm,盖网网片孔径为2.0cm×2.0cm,网片选用的材料为表面光滑并可减少网片附着物的纯聚酯材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中梭形围网区内部间隔2米打桩,用于固定盖网,避免盖网垂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海洋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19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