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穿通逻辑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0715.5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85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周泽坤;毕栋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3K19/0175 | 分类号: | H03K19/017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1 重庆市沙坪***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穿通 逻辑电路 | ||
1.一种防穿通逻辑电路,其特征在于:分为高压侧防穿通电路和低压侧防穿通电路,低压侧防穿通电路的输出信号NG实时传递到高压侧防穿通电路中,同时高压侧防穿通电路的输出信号PG实时传递到低压侧防穿通电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穿通逻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侧防穿通电路包括场效应管MP1、MP2、MN1,电阻R1,齐纳管D1,反相器INV1、INV2、INV3,以及与非门NAND1;其中,电阻R1一端与电源VDD连接,另一端与场效应管MP1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MP1的栅极接入控制信号HIN,场效应管MP1的漏极与场效应管MP2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MP2的栅极接入相对电源轨RAIL_H,场效应管MP2的漏极与场效应管MN1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MN1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MN1的栅极接入低压侧防穿通电路的输出信号NG,齐纳管D1的负极与电源VDD连接,正极和与非门NAND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其中,与非门NAND1的第一输入端与场效应管MP1漏极和场效应管MP2源极的连接线的交点定义为A点,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接入控制信号HIN,反相器INV1输出端和与非门NAND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与非门NAND1的输出端与反相器INV2的输入端连接,反相器INV2的输出端与反相器INV3的输入端连接,反相器INV3的输出端输出高压侧防穿通电路的输出信号P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穿通逻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侧防穿通电路包括场效应管MP3、MN2、MN3,电阻R2,齐纳管D2,反相器INV4、INV5、INV6,以及或非门NOR1;其中,电阻R2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场效应管MN3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MN3的栅极接入控制信号LIN,场效应管MN3的漏极与场效应管MN2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MN2的栅极接入相对电源轨RAIL_L,场效应管MN2的漏极与场效应管MP3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的MP3的源极与电源VDD连接,场效应管MP3的栅极接入高压侧防穿通电路的输出信号PG,齐纳管D2的负极与或非门NOR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其中,或非门的第一输入端与场效应管MN2源极和场效应管MN3漏极的连接线的交点定义为B点,齐纳管D2正极接地,反相器INV4的输入端接入控制信号LIN,反相器INV4输出端与或非门NOR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或非门NOR1的输出端与反相器INV5的输入端连接,反相器INV5的输出端与反相器INV6的输入端连接,反相器INV6的输出端输出低压侧防穿通电路的输出信号NG。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穿通逻辑电路,其特征在于:高压侧防穿通电路输出低电平的条件为:低压侧防穿通电路的输出信号NG为低电平,控制信号HIN为低电平,以及A点电位为高电平,使得与非门NAND1的输出为低电平。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穿通逻辑电路,其特征在于:低压侧防穿通电路输出高电平的条件为:高压侧防穿通电路的输出信号PG为高电平,控制信号LIN为高电平,以及B点电位为低电平,使得或非门NOR1的输出为高电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071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