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任务流代码生成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0575.1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4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方建滨;张鹏;黄春;唐滔;彭林;崔英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8/41 | 分类号: | G06F8/41;G06F9/4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丰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81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任务 代码 生成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任务流代码生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串行程序;对串行程序进行并行循环分析识别,得到第一并行循环信息集合;第一并行循环信息集合包括若干个第一并行循环信息;第一并行循环信息表征串行程序中的并行循环;对第一并行循环信息集合进行数据流化分析,得到第二并行循环信息集合;第二并行循环信息集合包括若干个第二并行循环信息;对第二并行循环信息集合进行代码生成,得到多任务流代码;多任务流代码可使不同任务流中的计算任务和传输任务重叠执行。可见,本发明有利于实现智能生成多任务流代码,进而使得多任务流代码能够使不同流中的计算任务和传输任务重叠执行,有效地隐藏宿主机端与加速设备端间的数据传输开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任务流代码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异构计算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加速器的计算优势带来更高的计算性能,但需要将计算所需的数据由主机端传入设备端,并在计算完成之后将结果由设备端传回主机端。这种在主机端和设备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开销是限制并行计算性能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种传输开销可能会抵消异构计算系统带来的计算性能提升。多任务流机制则利用时间共享来实现任务流的并发执行,从而提供了一种能够隐藏数据传输开销的途径。然而,编写异构多任务流代码比传统的异构代码更加困难。编程人员需要对计算任务进行正确分析,手动地将任务流进行划分并显式地调度执行,因此以手工方式进行异构多任务流编程挑战巨大。因此,提供一种多任务流代码生成方法及装置,以实现智能生成多任务流代码,进而使得多任务流代码能够使不同流中的计算任务和传输任务重叠执行,有效地隐藏宿主机端与加速设备端间的数据传输开销和提升异构并行程序的整体执行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任务流代码生成方法及装置,能够通过对串行程序进行并行循环分析识别、数据流化分析和代码生成得到可使不同任务流中的计算任务和传输任务重叠执行的多任务流代码,有利于实现智能生成多任务流代码,进而使得多任务流代码能够使不同流中的计算任务和传输任务重叠执行,有效地隐藏宿主机端与加速设备端间的数据传输开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多任务流代码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串行程序;
对所述串行程序进行并行循环分析识别,得到第一并行循环信息集合;所述第一并行循环信息集合包括若干个第一并行循环信息;所述第一并行循环信息表征所述串行程序中的并行循环;
对所述第一并行循环信息集合进行数据流化分析,得到第二并行循环信息集合;所述第二并行循环信息集合包括若干个第二并行循环信息;
对所述第二并行循环信息集合进行代码生成,得到多任务流代码;所述多任务流代码可使不同任务流中的计算任务和传输任务重叠执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对所述串行程序进行并行循环分析识别,得到第一并行循环信息集合,包括:
遍历所述串行程序,得到第一待用循环信息集合;所述第一待用循环信息集合包括若干个第一待用循环信息;
对所述第一待用循环信息集合进行规范循环判定分析,得到第二待用循环信息集合;所述第二待用循环信息集合包括若干个第二待用循环信息;
对所述第二待用循环信息集合进行循环依赖分析,得到第一并行循环信息集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对所述第二待用循环信息集合进行循环依赖分析,得到第一并行循环信息集合,包括:
对于任一所述第二待用循环信息,判断该第二待用循环信息中的循环迭代之间是否存在数据依赖,得到依赖判断结果;
当所述依赖判断结果为否时,确定该第二待用循环信息为所述第一并行循环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05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