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细重钙粉的低成本高性能胶凝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64996.3 | 申请日: | 202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3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瑾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2 | 分类号: | C04B28/02;C04B2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嘉定区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重钙粉 低成本 性能 材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细重钙粉的低成本高性能胶凝材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600‑900份水泥、100‑300份矿物掺合料和20‑200份超细重钙粉;水泥为标号在42.5以上的水泥,水泥的中位粒径D50在11‑20μm之间,矿物掺合料的中位粒径D50在4‑11μm之间,超细重钙粉的中位粒径D50在0.5‑4μm之间。本发明在加水和减水剂混合搅拌后,矿物掺合料对水泥进行一级填充,超细重钙粉对矿物掺合料进行二级填充,得到的浆体流动性好,塑性粘度大幅下降。同时,0.5‑4μm的超细重钙粉能作为浆体水化产物的晶核,加速水泥水化,从而提高了硬化浆体的强度。本发明采用来源广、成本低、质量稳定的超细重钙粉代替硅灰,与矿物掺合料、水泥一起形成小‑中‑大三元紧密堆积粉体体系,并依据最紧密堆积密度三相图,得到最紧密堆积的比例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超细重钙粉的低成本高性能胶凝材料。
背景技术
胶凝材料是指能将散粒状或块状材料粘结成整体的材料,这类建筑材料主要有水泥,它的强度主要是在水的作用下产生的。水泥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用途广泛,品种繁多。建筑中工程中常用的是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的硅酸盐水泥。
在水泥内添加各种掺合料是常见的做法。其中硅灰是常见的掺合料。
由于硅灰颗粒细小、比面积大、活性SiO2纯度高与强火山灰活性等物理化学特点,把硅灰作为掺合料加入混凝土中可改善混凝土性能,增强混凝土的强度。
硅灰是工业电炉在高温熔炼工业硅及硅铁的过程中,随废气逸出的烟尘经特殊的捕集装置收集处理而成。而在逸出的烟尘中,SiO2含量约占烟尘总量的90%。硅灰获得成本高,产量不稳定,产地少,运输困难,运输成本高,难以保证稳定供货,且硅灰质量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质量波动大。
另外,如中国专利号为201811173165.3,专利名称为:白色UHPC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白色UHPC,包括有粉体材料、石英砂、高性能减水剂和水;所述粉体材料的重量份数为50-55份,由白水泥、超细重钙粉和白色玻璃微珠组成;所述白水泥、超细重钙粉和白色玻璃微珠的重量比为(35-40):(9-12):(5-6)。所述石英砂的重量份数为38-50份;所述高性能减水剂的重量占所述粉体材料重量的0.7-0.9%;所述水的重量占所述粉体材料重量的15-18%。在该专利中,白水泥为52.5级白水泥,D50为10μm-17μm;超细重钙粉的目数为1800-2200目,D50为4μm-7μm;超细重钙粉仅实现对水泥的一级填充,仍有进一步提高紧密堆积密度的空间。此外,由于超细重钙是惰性填料,无法与白水泥进行二次水化反应。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胶凝材料中的硅灰获取成本高、质量不稳定、产量难以得到保证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超细重钙粉的低成本高性能胶凝材料,采用产地多,来源广、成本低、粒径可以通过超细粉磨和分选精确控制,质量稳定且可以工业化大量生产的超细重钙粉代替硅灰,与矿物掺合料、水泥一起形成小-中-大三元紧密堆积粉体体系,满足颗粒填充间隙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超细重钙粉的低成本高性能胶凝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600-900份水泥、100-300份矿物掺合料和20-200份超细重钙粉,水泥为标号在42.5以上的水泥,水泥的中位粒径D50在11-20μm之间,矿物掺合料的中位粒径D50在4-11μm之间,超细重钙粉的中位粒径D50在0.5-4μm之间;且在加水和减水剂混合后,矿物掺合料对水泥进行一级填充,超细重钙粉对矿物掺合料进行二级填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750-850份水泥、150-250份矿物掺合料和50-150份超细重钙粉;水泥为标号在42.5以上的水泥,水泥的中位粒径D50在13-20μm之间,矿物掺合料的中位粒径D50在5-10μm之间,超细重钙粉的中位粒径D50在0.5-4μ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瑾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宏瑾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49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