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蔗细茎野生种种质资源抗旱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61328.5 | 申请日: | 202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3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徐超华;陆鑫;刘新龙;毛钧;刘洪博;李纯佳;林秀琴;李旭娟;孔春艳;田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55 | 分类号: | A01G22/55;A01G7/06;G06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爱涛 |
地址: | 661699 云南省红河***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蔗 野生 种种 资源 抗旱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蔗细茎野生种种质资源抗旱评价方法,属于抗旱评价技术领域。对待测试验材料进行干旱生存型试验,从抗旱生存型评价角度确定干旱存活率,对待测试验材料进行干旱生产型试验,从抗旱生产型评价角度确定多个产量性状指标,并计算每一产量性状指标的抗旱损伤系数,根据干旱存活率和每一产量性状指标的抗旱损伤系数计算平均隶属值,根据平均隶属值对待测试验材料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确定待测试验材料的抗旱性级别,从而结合抗旱生存型和抗旱生产型两个方面开展抗旱评价,并利用抗旱损伤系数和隶属值的综合评价法,能够准确确定待测试验材料的抗旱性,以筛选优异的抗旱种质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旱评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甘蔗细茎野生种种质资源抗旱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蔗区作物竞争的日益加剧,蔗区条件逐渐由水田向高海拔、低降雨量、土壤贫瘠的旱坡地转移。据统计,全国蔗区面积70%以上为旱坡地,其中旱地甘蔗单产不足3.0吨/亩,大部分干旱严重蔗区甘蔗单产长期在1-2吨/亩间徘徊。因此,干旱已成为我国甘蔗单产低、品质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解决干旱胁迫下甘蔗的低产量问题是目前生产上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培育抗旱优良的新品种。因此,开展甘蔗抗旱性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提升甘蔗抗旱育种水平,尤其是提高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甘蔗的单产水平,对于保障食糖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
甘蔗细茎野生种(Saccharum spontaneum L),又称割手密,是现代甘蔗品种重要的野生亲本资源,是品种抗性的重要供体亲本。现代甘蔗品种均含有割手密血缘,是甘蔗野生种质资源中利用最广泛、最成功的种质资源,最具代表性的如爪哇割手密、印度割手密和崖城割手密的成功运用,不仅拓宽了现代甘蔗品种的血缘基础,而且对品种产量和抗性改良都具有突破性的贡献。割手密由于其地下发达的横走茎,非常容易到处乱窜,易造成串种和保存材料的混乱。因此,开展割手密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不能简单的采用大田实验评价方法,最好采用桶栽实验方法,在抗旱评价过程中,由于抗旱指标选择的差异、胁迫时间的长短、评价方法和评价角度的不同,抗旱评价结果存在片面性和不准确性,不适合甘蔗种质资源抗旱精准鉴定评价。
本发明的抗旱评价方法紧密结合甘蔗抗旱生产需求,结合干旱生存型和生产型两个角度,开展割手密种质资源全生育期水分胁迫,同时在抗旱性指标选择中,以产量性状为主,在调查过程中简单、方便,易操作,能够较准确的获得割手密种质资源的抗旱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甘蔗细茎野生种种质资源抗旱评价方法,能够准确获得甘蔗细茎野生种种质资源的抗旱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甘蔗细茎野生种种质资源抗旱评价方法,所述抗旱评价方法包括:
对待测试验材料进行干旱生存型试验,从抗旱生存型评价角度确定所述待测试验材料的干旱存活率;所述待测试验材料为割手密;所述干旱生存型试验包括苗期的水分胁迫处理;
对所述待测试验材料进行干旱生产型试验,从抗旱生产型评价角度确定所述待测试验材料的多个产量性状指标,并计算每一所述产量性状指标的抗旱损伤系数;所述干旱生产型试验包括分蘖期之后的水分胁迫处理;所述产量性状指标包括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单茎重和蔗茎产量;
结合抗旱生存型和抗旱生产型两个抗旱评价角度,根据所述待测试验材料的干旱存活率和每一所述产量性状指标的抗旱损伤系数计算所述待测试验材料的平均隶属值;
根据所述平均隶属值对所述待测试验材料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确定所述待测试验材料的抗旱性级别。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13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咨询与讲解式裸眼3D虚拟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活塞开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