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缠绕收卷装置的拉线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60234.6 | 申请日: | 202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5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苗锦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峰绳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9/10 | 分类号: | B65H59/10;B65H59/18 |
代理公司: | 南京华鑫君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544 | 代理人: | 张帅 |
地址: | 225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缠绕 装置 拉线 | ||
本发明提供用于缠绕收卷装置的拉线器,包括基座、设于基座一端的调节装置,以及设于基座中心部分的反向缓冲装置,调节装置包括滑轮、呈Z型结构的桥接杆、挡板、拉伸弹簧、固定座和电动气缸,滑轮通过轴承套设在桥接杆一端,桥接杆另一端穿过基座与挡板连接,电动气缸通过固定座设于基座靠近挡板一侧,电动气缸气杆通过拉伸弹簧与挡板连接;反向缓冲装置包括安装座、定位轴和张紧轮,定位轴位于基座靠近滑轮一侧,张紧轮套设在定位轴上,并通过定位轴与安装座连接,安装座位于张紧轮和基座之间,并插接在基座上;本发明实现了绳缆在进行收卷时,绳缆能一直处于受力恒定紧绷状态,且遇到特殊情况,能立刻进行反转缓冲,使绳缆逐渐停止运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绳缆收卷输送领域,尤其涉及用于缠绕收卷装置的拉线器。
背景技术
绳缆具备抗拉、抗冲击、耐磨损、柔韧轻软等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甚至在一些船舶、物流和重工等行业内,一些高强度的绳缆已是必需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海洋事业的蓬勃兴起,绳缆作为一个船用工具已经显的越来越重要了,绳缆可以实现船舶的牵引和固定。
现有的绳缆结构与技术相对成熟,但是使用人员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绳缆在进行收卷时,一般都是利用机器将绳缆缠绕在收卷筒上,但是在缠绕的过程中,绳缆的另一端固定不稳定的话就会导致收卷的过程中绳缆出现松散的现象。
另外,绳缆卷收装置大多通过旋转电机来对绳缆进行卷收,但此种方式,在遇到特殊情况,如电机断电或者电机的扭力不足,从而造成卷收装置在对绳缆进行卷收时绳缆的中途反转,使电机反转导致电机内部结构的损坏,绳缆的另一端承载物品较重时,若立刻锁死绳缆,不仅会造成机械零件的损坏,可能还会对操作人员造成安全上的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用于缠绕收卷装置的拉线器,实现了绳缆在进行收卷时,绳缆能一直处于受力恒定紧绷状态,且遇到特殊情况,能立刻进行反转缓冲,使绳缆逐渐停止运动,解决了在现有收卷的过程中,绳缆出现松散的现象,且遇到特殊情况,会导致电机内部结构的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绳缆在进行收卷时,绳缆能一直处于受力恒定紧绷状态,且遇到特殊情况,能立刻进行反转缓冲,使绳缆逐渐停止运动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缠绕收卷装置的拉线器,包括基座、设于基座一端的调节装置,以及设于基座中心部分的反向缓冲装置;
调节装置包括滑轮、呈Z型结构的桥接杆、挡板、拉伸弹簧、固定座和电动气缸,滑轮通过轴承套设在桥接杆一端,桥接杆另一端穿过基座与挡板连接,电动气缸通过固定座设于基座靠近挡板一侧,电动气缸气杆通过拉伸弹簧与挡板连接;
反向缓冲装置包括安装座、定位轴和张紧轮,定位轴位于基座靠近滑轮一侧,张紧轮套设在定位轴上,并通过定位轴与安装座连接,安装座位于张紧轮和基座之间,并插接在基座上。
进一步的,上述反向缓冲装置还包括套设在定位轴上的压缩弹簧、导向套筒和压板,导向套筒通过螺栓与张紧轮连接,并通过压缩弹簧与压板滑动连接,压缩弹簧一端与导向套筒腔内端面相抵触,另一端与压板腔内端面相抵触。
进一步的,上述导向套筒侧壁开设有呈L型结构的轨道槽,压板侧壁设有滑动设于轨道槽上的插销。
进一步的,上述压板与安装座相对应面设有卡块,卡块沿压板圆周方向等距设有多个,安装座与压板相对应面设有与卡块相匹配的凹槽,凹槽沿安装座的圆周方向等距设有多个,并与多个卡块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上述定位轴上还套设有分别用于支撑张紧轮和压板旋转的轴承座以及滚珠轴承。
进一步的,上述反向缓冲装置至少横向等距设有两个。
进一步的,上述还包括设于基座另一端,用于牵引绳缆与收卷装置连接的锁紧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峰绳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峰绳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02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