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市政污水处理用上层漂浮垃圾自动化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58747.3 | 申请日: | 202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8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勇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东街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市政 污水处理 用上 漂浮 垃圾 自动化 收集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市政污水处理用上层漂浮垃圾自动化收集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安装部;所述收集部设置在安装部的后侧;所述控制部设置在安装部的内部;所述拨动部设置在安装部的内部;通过将带动块与牵引块通过卡齿相连接,使其在电动伸缩杆的作用下控制拨动架进行拨动,从而便于对装置两侧的垃圾进行拨动收集,同时拨动架通过往复拨动对大体积的垃圾进行排除,从而避免收集口发生堵塞现象,而装置收集口设置在两侧,从而避免装置在移动过程中,收集口直接被垃圾堵塞,使其便于进行使用,解决了就目前传统漂浮垃圾清理装置而言,大都通过移动对漂浮垃圾进行收集,从而导致大体积垃圾易将收集口挡住,从而影响装置正常使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市政污水处理用上层漂浮垃圾自动化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河道污染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其中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等漂浮物在河道内大量存在,目前河道污染严重,河流内经常会存在有漂浮垃圾,如空玻璃瓶、饮料瓶以及其他水面垃圾,因此需要一种漂浮垃圾清理装置。
然而,就目前传统漂浮垃圾清理装置而言,大都将装置前侧设置收集口,使其通过移动对漂浮垃圾进行收集,从而导致装置在使用时,大体积的垃圾将收集口挡住,从而影响装置正常清理,并且在对收集进行回收时,因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从而使收集的垃圾在水波的作用下发生散开现象,导致垃圾外泄,从而影响其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市政污水处理用上层漂浮垃圾自动化收集装置,其具有收集部与拨动部,通过将引流板固定在装置的左右两侧,从而便于对收集的垃圾进行导向,从增加收集面积,同时通过将控制杆转动连接在主体上,使其便于通过螺纹控制升降架进行升降,从而便于在升降的过程中迫使收集筒翻转,从而使收集筒的入口伸出水平面,使其避免筒内垃圾受到水面影响而发生外泄,同时通过将带动块与牵引块通过卡齿相连接,使其在电动伸缩杆的作用下控制拨动架进行拨动,从而便于对装置两侧的垃圾进行拨动收集,同时拨动架通过往复拨动对大体积的垃圾进行排除,从而避免收集口发生堵塞现象,并且通过挡板以及软板,使其对装置收集口以及伸缩槽进行遮挡,从而避免垃圾进入装置内部,而装置收集口设置在两侧,从而避免装置在移动过程中,收集口直接被垃圾堵塞,使其便于进行使用。
本发明提供了市政污水处理用上层漂浮垃圾自动化收集装置,具体包括:安装部、收集部、控制部拨动部;所述安装部包括:主体,主体为长方体结构,主体上设有矩形凹槽,主体的矩形凹槽后侧连接有长方形凹槽,主体的左右两侧设有矩形通孔,主体的顶部设有轴孔;所述收集部设置在安装部的后侧,收集部的引流板通过螺钉固定在主体的后侧,收集部的升降架滑动连接在主体的后侧,收集部的控制杆转动连接在主体上,所述升降架为矩形框架状结构,升降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T形凸起,升降架的T形凸起上设有螺纹通孔,升降架的底部设有矩形凹槽,升降架通过T形凸起滑动连接在两组引流板之间;所述控制部设置在安装部的内部,控制部的控制架固定在主体的内部,控制部的稳定架与主体上的控制中枢通过电性连接,控制部包括:伸缩槽,伸缩槽为矩形通孔,伸缩槽连接有圆弧状凹槽,伸缩槽共设有两组,两组伸缩槽分别设置在控制架的左右两侧;所述拨动部设置在安装部的内部,拨动部的带动块转动连接在控制架内部,带动块与控制部的牵引块通过卡齿相连接,拨动部的挡板滑动连接在安装部的调节槽内,拨动部的软板滑动连接在伸缩槽内,拨动部包括:拨动架,拨动架为方形板状结构,拨动架上设有两组长方形通孔,拨动架的长方形通孔内设有转子,拨动架共设有两组,两组拨动架分别固定在两组带动块上。
可选的,所述安装部还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为矩形框架状结构,固定架的前侧上设有梯形框架状凸起,固定架的后侧顶部设有L形架,固定架的L形架上设有辅助块,固定架通过螺钉固定在主体底部。
可选的,所述安装部还包括:漂浮块;所述漂浮块为梯形结构,漂浮块固定在固定架前侧的梯形框架状凸起顶部;所述调节槽为矩形凹槽,调节槽共设有两组,两组调节槽分别连接在主体左右两侧的矩形通孔的前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勇,未经王文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87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