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管多联机系统的冷量分配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58376.9 | 申请日: | 202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87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丁德坤;戴国兵;肖理君;孙泽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兴致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F28D15/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经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4 | 代理人: | 高照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联机 系统 分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机房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热管多联机系统的冷量分配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监测热管多联机系统室内机中热管气管内气压值,根据气压值大小调节热管液管内冷媒流量。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的冷量分配方法及系统,根据机房内各区域所需冷量的不同,自动分配调节冷量,制冷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房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管多联机系统的冷量分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机房空调是指专用于机房、数据中心的空调,其具有全年制冷、高显热比、高精度设计、高可靠性等特点。数据中心、机房内设备通常是全年无间断运行,因而机房空调几乎全年处于开启状态,致使空调耗能较大。为降低机房空调能耗,现有技术中采用热管技术,当室外空气温度低于室内空气温度时,热管技术将室内热量带送至室外,利用室外空气作为自然冷源进行换热,达到空调节能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的热管多联机,多由一台室外机、多台室内机组成,室内机均是直接与室外机相连进行制冷,没有进行冷量分配,各个室内机均是分配到相同的冷量。但机房内各个区域分布的设备有所差别,所需的冷量有大有小。如直接给每个室内机分配相同冷量,则冷量需求量小的区域得到过多的冷量,冷量需求量大的区域没有得到足够的冷量,致使制冷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管多联机系统的冷量分配方法及系统,具有分配冷量的功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热管多联机系统的冷量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监测热管多联机系统室内机中热管气管内气压值,根据气压值大小调节热管液管内冷媒流量。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热管气管内气压值越大,调节热管液管内冷媒流量越大;热管气管内气压值越小,调节热管液管内冷媒流量越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管多联机系统的冷量分配系统,包括室内机、控制器,室内机包括热管气管、热管液管,热管气管安装有传感器,热管液管安装有电动阀门,所述气压传感器、所述电动阀门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室外机、气管主管路、液管主管路,室外机包括冷凝器,所述气管主管路、所述液管主管路分别与所述冷凝器相连,室内机数量为多个,多个热管气管均与气管主管路相连通,多个液管主管路均与所述液管主管路相连通。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室内机还包括蒸发器,所述热管气管、所述热管液管均与所述蒸发器相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感器为气压传感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热管多联机包括室外机和多台室内机,室外机安装在机房外,室内机安装在机房内。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冷媒在室内机的蒸发器内吸收机房内热量后变为气态,气态冷媒沿热管气管、气管主管路进入室外机的冷凝器内,被室外冷空气带走热量后变为液态,液态冷媒沿液管主管路、热管液管流回到室内机的蒸发器内。
当室内机所处区域发热量较大或突然变大时,回到空调中的空气温度较高,室内机蒸发器中冷媒吸收的热量较多,所以冷媒的蒸发压力就高,传感器监测到该气压值后传递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动阀门调大开启度,使流入蒸发器的冷媒量变大,给室内机分配较大的冷量。
反之,当室内机所处区域发热量较小或突然变小时,回到空调中的空气温度较低,室内机蒸发器中热管气管内的冷媒吸收的热量较小,气压较小,传感器检测到该气压值后传递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动阀门调小开启度,使流入蒸发器的冷媒量变小,给室内机分配较小的冷量。
本发明的冷量分配方法及系统,根据机房内各区域所需冷量的不同,自动分配调节冷量,制冷效果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兴致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兴致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83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