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状结构数据的图像与分割标签生成模型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56615.7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2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郑能干;刘超;王得利;张焓;吴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19/00;G06T7/11;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赵杭丽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状 结构 数据 图像 分割 标签 生成 模型 应用 | ||
1.一种两阶段的树状结构数据的图像与分割标签生成模型,其特征在于,该模型包含两个模块,第一模块为基于少量专家知识设计的树状结构图像仿真器模型,用于生成粗粒度的树状结构图像,第二模块为基于形态损失函数的生成网络模型,用于学习真实树状结构图像风格,对仿真图像细节进行调整;
(1)基于少量专家知识设计的树状结构图像仿真器模型Mγ:通过归纳真实图像的先验知识构建仿真器,生成树状结构仿真图像与其对应的分割标签,树状图像的先验知识包含,树的形态、像素或体素强度直方图、背景噪声和枝干的模糊效应特征;
(2)基于形态损失函数的生成网络模型R:在保证图像底层分割级标签不变的情况下,学习真实图像的风格与形态特征,对模拟图像的细节纹理和整体像素或体素分布风格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与分割标签生成模型,其特征在于,第一模块中,基于少量专家知识设计的树状结构图像仿真器模型将树状结构图像的特征分为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内部特征关注于图像中枝干的几何图像特征,包括树的深度,枝干分叉度,枝干半径,枝干长度和枝干方向,外部特征指图像的纹理特点,枝干强度分布和噪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与分割标签生成模型,其特征在于,树状结构图像的内部特征用于模拟枝干形状,神经元的基本形态用树形结构表示,其基本形态表示为一种层次的嵌套结构,具有多级分支、三维伸展的形态特征,从一个根节点出发,沿枝干生长形成分支,在每层的分叉节点进行一次分裂后继续生长,以此形成多层次的树结构,结构的开端,称为根结点,根节点之外的节点,称为子节点,没有连到其他子节点的节点,称为叶子节点,使用一系列不同半径的节点来模拟典型的树状结构:
其中,ni为单个结点,其位置为pi=(xi,yi,zi),半径为ri,结点nj为结点ni的父节点,结点n0为根节点,在此基础上,仿真模型Mγ生成仿真树状结构图像还需要以下参数,包括节点半径R、分枝长度L、分枝角度、枝干分叉度B和树的深度T,按照图像中枝干的形态统计的相关工作的结果设定;
树的深度T是指从根节点开始,树的分叉次数,按照均匀分布U(Tmin,Tmax)获得,其概率密度为:
其中,Tmax,Tmin分别为最大和最小的树深度;
枝干分叉度B是指分叉处的分叉子枝干树,在此按指数分布获得:
其中,α取1;
每条枝干上节点半径R按均匀分布U(Rmin,Rmax)获得,并且分支半径以δr的速率在每层树的深度上递减:
其中,Rmax,Rmin分别为最大和最小的枝干半径,枝干半径衰减率为δr;
分枝长度L按均匀分布U(L/2,3L/2)获得,并且枝干长度以δl的速率在每层树的深度上递减:
其中,L为根据统计获得枝干的平均长度,枝干长度衰减率为δl;
子枝干的方向根据其父枝干方向确定,通过沿Z轴和Y轴依次旋转,旋转角度为θz和θy,角θy取较小的角度,按照均匀分布U(π/4,π/2)获得,使子枝干与父枝干的方向大致相同:
角θz按照等差数列获得:
其中,B为枝干分叉度,使得子枝干均匀的沿中心轴环绕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661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