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链表的节点数据整合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50237.1 | 申请日: | 202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8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高言;苏宝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0 | 分类号: | G06F11/3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杨彬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节点 数据 整合 方法 系统 终端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基于链表的节点数据整合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包括:从私有云系统导出所有分区的节点监控数据;利用递归处理模型对所有分区的节点监控数据进行整合,得到节点数据顺序排列的整合链表。本发明实现了快速自动化整合节点数据的功能,实现了提高应用的快速部署上线、保障数据中心稳定,降低数据中心管理成本投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链表的节点数据整合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离不开智能化改造,随着云计算与大数据融入各行各业,我们正进入一个智算时代,全社会数据总量暴发式增长,对计算力需求大幅提升。计算力正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政务、国企、互联网等行业的数据中心机房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物理节点已经很常见。整个系统包含多个数据中心的情况比较多,常见的例如两地三中心的容灾方案、私有云系统里每个城市一个分区等,这样的系统不同数据中心或者分区之间相对是物理或者逻辑隔离的。这些分区之间的数据相对独立,但是很多情况下需要整合整个系统的全量数据(例如所有分区全量虚拟机的cpu利用率数据)用来审计或者定位问题等功能;例如私有云系统中存在regionone和regiontwo两个分区,regionone里的虚拟机数据(cpu利用率从低到高)可以通过监控数据导出,regiontwo里的虚拟机数据(cpu利用率从低到高)也可以通过监控数据导出。如何实现庞大的数据中心出现问题或者需要统计审计时快速准确整合出整个系统的全量虚拟机数据成为加快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上线速度、保障数据中心稳定、降低数据中心管理成本投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仅能对分区数据进行监控,无法从整体上整合分区监控数据,导致数据中心的管理成本较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链表的节点数据整合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链表的节点数据整合方法,包括:
从私有云系统导出所有分区的节点监控数据;
利用递归处理模型对所有分区的节点监控数据进行整合,得到节点数据顺序排列的整合链表。
进一步的,从私有云系统导出所有分区的节点监控数据,包括:
遍历私有云系统的所有分区,导出各分区的节点监控数据链表,所述节点监控数据链表存储有分区内所有虚拟机节点的监控数据;所述节点监控数据链表中的虚拟机节点监控数据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所述监控数据包括CPU利用率。
进一步的,在从私有云系统导出所有分区的节点监控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最新获取的各分区的节点监控数据链表缓存至管理节点的指定路径下,并清除所述指定路径下的历史数据。
进一步的,利用递归处理模型对所有分区的节点监控数据进行整合,得到节点数据顺序排列的整合链表,包括:
所述递归处理模型从所有分区的节点监控数据中筛选出头部节点;
设定递归处理模型的执行指针指向数据包裹,所述数据包裹包括头部节点所属分区的除头部节点以外的节点监控数据和其它分区的节点监控数据,所述其它分区指除头部节点所属分区以外的分区。
进一步的,所述递归处理模型从所有分区的节点监控数据中筛选出头部节点,包括:
定义递归处理模型的函数为f(x)=x+f(x-1),所述递归函数从所有节点监控数据中筛选出最小值,并将所述最小值作为头部节点。
进一步的,在选取头部节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头部节点数据保存至整合链表的初始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02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