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厨余垃圾堆肥脱油脱脂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46456.2 | 申请日: | 202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8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荣;李文烨;瞿艺彬;胡淑英;王丹;刘健健;裴文霞;汪建飞;李孝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3/35;B09B3/70;B09B3/38;C05F9/04;B09B101/02;B09B101/70 |
代理公司: | 宁波海曙甬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30 | 代理人: | 施建林 |
地址: | 2331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堆肥 脱脂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厨余垃圾堆肥脱油脱脂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厨余垃圾收集,由厨余垃圾运输车对厨余垃圾进行转运收集;步骤二:厨余垃圾初步筛分,将收集的厨余垃圾放置在过滤设备进行初步固液分离筛选,除去厨余垃圾中颗粒较大的固体杂质;步骤三:浮油分离,将初步筛分后的厨余垃圾放置在离心设备内进行二次固液分离筛选,本发明通过采用不同的反应釜加热温度对搅拌混合物进行油脂分离,通过对干化处理后的厨余垃圾混合物使用化学成分分析仪进行化学成分检测,通过化学成分分析仪的检测结果能够直观的对不同的反应釜加热温度对厨余垃圾脱油脱脂造成的影响,从而能够获取最优的厨余垃圾脱油脱脂造反应釜加热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厨余垃圾堆肥脱油脱脂的工艺。
背景技术
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厨余垃圾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很容易腐坏,产生恶臭。经过妥善处理和加工,可转化为新的资源,高有机物含量的特点使其经过严格处理后可作为肥料、饲料,也可产生沼气用作燃料或发电,油脂部分则可用于制备生物燃料。厨余垃圾应当提供给专业化处理单位进行处理,严禁将废弃食用油脂(包括地沟油)加工后作为食用油使用,严禁直接使用厨余垃圾饲养畜禽及鱼类,严禁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厨余垃圾生产肥料。
餐厨垃圾中的油脂主要以可浮油和固相内部油脂两种形式存在,目前的厨余垃圾脱油脱脂的工艺一般是通过反应釜加热的方式除去厨余垃圾中的油脂,但是目前的处理工艺中并未对反应釜的加热温度进行研究,无法了解在不同加热温度下对厨余垃圾脱油脱脂造成的影响,从而无法获取最佳厨余垃圾脱油脱脂温度数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厨余垃圾堆肥脱油脱脂的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厨余垃圾堆肥脱油脱脂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厨余垃圾收集,由厨余垃圾运输车对厨余垃圾进行转运收集;
步骤二:厨余垃圾初步筛分,将收集的厨余垃圾放置在过滤设备进行初步固液分离筛选,除去厨余垃圾中颗粒较大的固体杂质;
步骤三:浮油分离,将初步筛分后的厨余垃圾放置在离心设备内进行二次固液分离筛选,采用离心分离的方式将厨余垃圾中小颗粒固体杂质与液体分离,再通过离心设备对分离后的液体以高速旋转方式使油与水分开,并提取上层浮油;
步骤四:固体厨余垃圾粉碎处理,将上述两次筛分后的固体垃圾放置在破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
步骤五:固相油脂提取,使用混合搅拌设备对粉碎后的厨余垃圾进行混合搅拌,在搅拌结束后,将搅拌混合物置于密闭的反应釜中,并设置不同的加热温度,通过加热析出固相油脂;
步骤六:干化脱水处理,将析出后的固相油脂采用机械压滤脱水和电热干化连用的方式进行干化脱水处理;
步骤七:化学成分检测分析,使用化学成分检测仪对脱油脱脂的厨余垃圾进行化学成分检测,并统计相应的检测结果。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厨余垃圾运输车对当地餐厅以及小区厨余垃圾投放站点进行集中收集,并将收集后的厨余垃圾转运至垃圾处理中心。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将餐厨垃圾通过螺旋输送带输送到过滤设备中进行初步固液分离,在初次分离筛选后,厨余垃圾中仍然包含一些颗粒较小的固体杂质。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利用油水密度的不同,使高速旋转的油水混合液产生不同的离心力,从而使油与水以及厨余垃圾中包含的一些小颗粒杂质分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未经安徽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64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