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无线超声止痛系统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45986.5 | 申请日: | 202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6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袁松梅;胡田睿;林芳菲;姬鹏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7/00 | 分类号: | A61N7/00;A61H23/02;A61F7/10;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圣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8 | 代理人: | 何世常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无线 超声 止痛 系统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无线超声止痛系统,包括:人机交互单元、与所述人机交互单元电连接的驱动单元、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的发射单元、与所述发射单元连接的接收单元、与所述接收单元连接的控制单元、与所述接收单元连接的振动单元和与所述振动单元连接的反馈单元,反馈单元用于实时监测,反馈给驱动单元;人机交互单元、驱动单元、发射单元、接收单元、控制单元和振动单元均集成在止痛头内部。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智能无线超声止痛系统,通过红外无线控制止痛装置调节不同的参数和治疗模式来对患者疼痛部位进行止痛,体积小,携带十分便捷,具有反馈系统,实时监督参数范围,若参数超过调节参数范围,自动调节参数使其在合理的参数范围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无线超声止痛系统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它是一种主观感受。如今社会,由于疼痛会伴随着各类疾病或损伤,且其发生机制多种多样且非常复杂,成为困扰人类健康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疼痛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剧烈运动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外力作用会引起肌肉肌腱拉伤甚至骨裂骨折而引起疼痛;关节炎症会导致人体关节疼痛;病人在手术之后因创口而产生的疼痛等。疼痛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作为一个未满足的社会医疗需求,疼痛不但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每年会造成全球数十亿美元的社会成本损失。疼痛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有人还会由于长期疼痛得不到有效治疗而产生心理疾病。很多疼痛病人由于不及时治疗,使局部长期的普遍疼痛转化为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症或中枢性疼痛,成为难治的疼痛性疾病。
针对以上问题,药物治疗是疼痛治疗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药物治疗包括口服的止痛药与外用的贴膏止痛等。镇痛药主要作用于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选择性抑制和缓解各种疼痛,减轻疼痛而致恐惧紧张和不安情绪疼痛的药物。在解除患者痛苦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有些镇痛药反复使用,易产上成瘾性;另一方面止痛药物的研发周期较长,研发成本较高,研究过程较复杂。当研究人员进行药物模型测试时,动物模型和人体模型的效果有时差异较大,因此很难去研发。这些问题导致缺乏更权威的止痛方法。
无线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红外遥控器就是一种无线控制的方式,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红外的简单发射接收原理:在发射端,输入信号经放大后送入红外发射管发射,在接收端,接收管收到红外信号后,由放大器放大处理后还原成信号,这就是红外的简单发射接收原理。
目前存在的止痛装置多为有线控制,易脱落。且线复杂,易缠绕。对于患病患者来说问题较大。多数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虽简便,但药物易成瘾,且药物研发过程较长,过程复杂,且动物模型与人体差别较大。鉴于以上原因,设计一种智能无线超声止痛系统及使用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无线超声止痛系统及使用方法,通过红外无线控制止痛装置调节不同的参数和治疗模式来对患者疼痛部位进行止痛,体积小,携带十分便捷,而且具有反馈系统,可以实时监督参数范围,若参数超过调节参数范围,自动调节参数使其在合理的参数范围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无线超声止痛系统,包括:
人机交互单元,用于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参数与治疗模式;
与所述人机交互单元电连接的驱动单元,用于对信号进行编码调制;
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的发射单元,用于发射红外信号;
与所述发射单元连接的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完成对遥控信号的光电放大、解调出遥控编码脉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59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萃速溶茶的制备方法及专用冷冻设备
- 下一篇:垃圾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