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输送介质气体反串的生物质料给料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45712.6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3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柳宏刚;周平;周凌宇;刘辉;聂鑫;佘园元;王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50 | 分类号: | B65G53/50;B65G53/48;B65G53/52;B65G53/40;B65G53/3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输送 介质 气体 反串 生物 质料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输送介质气体反串的生物质料给料系统,料斗的底部出口与螺旋给料机的入口相连通,螺旋给料机的出口与落料管侧面的入口相连通,落料管底部的出口与文丘里管喉部侧面的顶部入口相连通,物料输送管道与文丘里管的入口相连通;变频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旋给料机的驱动轴相连接,料斗的底部出口处设置有闸板门,料斗的侧面设置有观察窗口,落料管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端顶盖板;落料管的侧面设置有气体密封装置,其中,密封风管路与气体密封装置相连通,所述密封风管路上设置有阀门,该系统能够将颗粒状或粉末状的生物质料安全、连续、稳定、精准的送入电站锅炉气力输送管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力发电设备领域,涉及一种防止输送介质气体反串的生物质料给料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质能是一种储量巨大、分布广泛、优质清洁(CO2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妥善利用生物质能将对CO2减排产生巨大作用,其中生物质燃烧发电技术是环境友好、高效经济的规模化利用技术,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能源领域的广泛重视。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生物质资源总量可达14亿吨标准煤,除去用于饲料、肥料还田及工业原料等,有8.9亿吨标准煤的生物质资源可供清洁能源化。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也逐渐增加。
生物质资源具有储量大、可再生、便于储存、不同种生物质之间可替代等特点。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大部分生物质都直接焚烧、还田,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生物质能行业对燃料的集中处理和环保设施可以实现烟气和粉尘的达标排放,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如何有效利用生物质资源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我国具有多煤少油缺气的一次能源分布特点,因此燃煤火电机组一直是电力供应的主力,同时也是CO2气体排放的集中排放源,因此实现生物质耦合燃煤机组发电,替代部分燃煤的技术路线,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技术途径之一。我国的生物质能发电行业起源于2005年山东十里泉燃煤电厂140MW机组20%生物质耦合发电,2006年以后全面转向典型30MW机组纯生物质燃料机组发电项目,发展到目前已投产项目约400家。
为提高生物质的消纳能力,大型煤电机组耦合生物质发电已成为目前生物质集中处理的主流技术,生物质耦合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通过对现役燃煤电厂进行适当的技术改造,借助已有的高效热力发电系统和污染物集中治理平台,补充消纳满足农业、畜牧业和土地利用后的生物质资源,不仅可以引导传统煤电转型升级,还可使可再生能源更友好地满足电力系统的需求,减少农林废弃残余物的露天焚烧污染排放。生物质耦合发电具有运行效率高、经济效益好、污染排放低的特点,是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过程中,生物质料输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问题出现最多的环节。因为生物质具有密度小、水分大、纤维组织含量高、流动性差、易自燃的特点,在输送过程中极易发生输送介质气体反串、下料不畅与堵塞、自燃等问题,尤其是在与大容量燃煤发电机组耦合发电过程中,如何将颗粒状或粉末状的生物质料安全、连续、稳定、精准送入电站锅炉气力输送管道,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非常成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因此有必要开发防止输送介质气体反串的生物质料给料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防止输送介质气体反串的生物质料给料系统,该系统能够将颗粒状或粉末状的生物质料安全、连续、稳定、精准的送入电站锅炉气力输送管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防止输送介质气体反串的生物质料给料系统包括料斗、螺旋给料机、落料管、文丘里管、物料输送管道、变频电机及密封风管路;
料斗的底部出口与螺旋给料机的入口相连通,螺旋给料机的出口与落料管侧面的入口相连通,落料管底部的出口与文丘里管喉部侧面的顶部入口相连通,物料输送管道与文丘里管的入口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57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