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支架生产用多板件打孔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541837.1 | 申请日: | 2022-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4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 发明(设计)人: | 徐定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宇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B41/00 | 分类号: | B23B41/00;B23B39/20;B23Q7/02;B23Q7/00;B23Q1/66;B23Q11/00;B23Q3/08 |
| 代理公司: | 扬州润中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5 | 代理人: | 谢东 |
| 地址: | 225653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支架 生产 用多板件 打孔 装置 | ||
1.一种太阳能支架生产用多板件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工箱(1),所述加工箱(1)的侧面开设有安装槽(2)和出料槽(3),且加工箱(1)的内部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加工台(12)和固定架(10),所述固定架(10)内部靠近出料槽(3)的一侧安装有侧推机构(11);
若干个板材固定机构(7),若干个所述板材固定机构(7)呈环形分布在加工台(12)的上侧,所述固定架(10)的侧面安装有若干个下压打孔器(8),若干个下压打孔器(8)的输出端基于板件打孔的顺序分布在若干个板材固定机构(7)的移动路径上侧;
若干个回收孔(31),若干个所述回收孔(31)开设在出料槽(3)的内部底端,且若干个回收孔(31)的尺寸均大于板件打孔部位的尺寸;
筛分机构(9),所述筛分机构(9)安装在出料槽(3)的内部,所述筛分机构(9)基于压力带动板件通过出料槽(3),且筛分机构(9)将板件打孔部位的废料通过对应回收孔(31)与板件进行分离;
所述筛分机构(9)包括与出料槽(3)相连接的第二气缸(91),所述第二气缸(91)的输出端安装有连接箱(92),所述连接箱(92)的侧面安装有第二驱动机构(96),且连接箱(9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辊(93),所述第二驱动机构(96)的输出端与转动辊(93)相连接,所述转动辊(93)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凸起块(95);
所述转动辊(93)的外侧套设有柔性垫(94),若干个所述凸起块(95)均安装在柔性垫(94)的外侧,且柔性垫(94)和凸起块(95)均为柔性材质构件;
柔性垫(94)和凸起块(95)与板件接触时发生形变;
该打孔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板件从安装槽(2)安装至对应的板材固定机构(7)中;
步骤二:启动旋转架(6),带动板件按打孔的顺序依次经过各个下压打孔器(8),进行打孔作业;
步骤三:将板件移动至出料槽(3)的一侧,并将板件抬升至旋转架(6)的上侧,启动侧推机构(11),将板件移动至出料槽(3)的内部;
步骤四:启动筛分机构(9),通过转动辊(93)和凸起块(95)将板件从出料槽(3)移出,同时将废料与板件进行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支架生产用多板件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打孔器(8)包括:
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固定架(10)相连接,且驱动结构内部设置有水平方向上的X轴和Y轴的驱动设备;
下压气缸,所述下压气缸与驱动结构的输出端相连接,且下压气缸的输出端安装有可更换的打孔件;
所述打孔件基于板件的开孔部位进行更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支架生产用多板件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固定机构(7)包括与旋转台(61)相连接的连接架(74),所述连接架(74)的内部安装有放置台(72),且连接架(74)的内部靠近放置台(72)的下侧安装有至少一组第一气缸(71),所述第一气缸(71)的输出端安装有延伸至放置台(72)内部的吸附机构(7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支架生产用多板件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台(72)上表面的高度不超过旋转台(61)上表面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支架生产用多板件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机构(73)的侧面设置有衬托件(75),衬托件(75)的上表面与吸附机构(73)的上表面高度相同,且工作时吸附机构(73)和衬托件(75)的上表面均不超过放置台(7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支架生产用多板件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托件(75)采用柔性材质,且衬托件(75)受压于下压打孔器(8)时,对应部位进行形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支架生产用多板件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回收孔(31)的直径均小于板件的直径,并且与废料的直径比为1.5-3.3;
板件的全部面积与出料槽(3)任一部位接触时,回收孔(31)面积与板件下表面面积的比值不小于0.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宇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宇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18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烘干电动自行车坐垫
- 下一篇:一种丙硫菌唑的合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