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间轴制动器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539316.2 | 申请日: | 2022-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67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 发明(设计)人: | 赵达;高志飞;孙安邦;王巍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55/36 | 分类号: | F16D55/36;F16D65/28;F16D121/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于丽平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间 制动器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制动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中间轴制动器及车辆,该中间轴制动器包括电机、变速器壳体、丝杠、螺母压盘、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制动片组,电机固定于变速器壳体,电机与丝杠的第一端通过齿轮组件传动连接;螺母压盘与丝杠螺纹连接,且螺母压盘与变速器壳体滑动连接,丝杠通过第一轴承转动支撑于变速器壳体,通过第二轴承转动支撑于中间轴,丝杠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主油道,以及均和主动道连通的两个径向油道,两个径向油道分别用于给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供给润滑油,制动片组设置于丝杠的第二端,螺母压盘挤压制动片组对中间轴进行制动,通过电机作为动力源,具有较高的响应性和精确度,特别在解除制动时,可有效避免残余制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动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间轴制动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国内外重型商用车AMT市场,中间轴制动器多为气缸活塞与湿式制动片组组合形式,动力源为高压气。在可靠性方面,传统的气缸活塞结构由于活塞与齿轮油直接接触,对密封件的封油可靠性要求极高,一旦出现封油失效,齿轮油将进入气缸并在排气过程中进入气路及电磁阀,导致电磁阀卡滞等故障,根据市场反馈的数据,中间轴制动器封油失效导致电磁阀进油卡滞是典型故障之一;在效率方面,传统的中间轴制动器由于为气动形式,动力链较长,且气体具有可压缩性,制动响应较慢,无法在TCU发出制动命令后快速实现制动,同时,在制动器解除制动过程中,由于气缸排气需要一定时间,造成TCU发出解除命令后的一段时间内活塞仍挤压制动片组,引起不必要的残余制动,影响换挡可控性。
如申请号为CN202010138455.5的前期专利,公开为了一种中间轴制动器,该中间轴制动器通过高压气推动活塞来挤压制动片组实现制动,但无法解决制动器活塞气缸的密封可靠性问题以及气动执行机构的响应速度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间轴制动器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中间轴制动器采用气缸活塞与湿式制动片组组合形式,导致制动器活塞气缸的密封可靠性差并且气动执行机构的响应速度慢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间轴制动器,该中间轴制动器包括:
电机,固定于变速器壳体;
丝杠,所述电机与所述丝杠的第一端通过齿轮组件传动连接;
螺母压盘,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且与所述变速器壳体滑动连接,所述螺母压盘能在所述丝杠的带动下沿所述丝杠的轴向往复运动;
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于所述丝杠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固定于所述变速器壳体;
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于所述丝杠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固定于中间轴,所述丝杠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主油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丝杠两端的两个径向油道,所述主油道与外部供油油道连通,所述主油道分别与两个所述径向油道连通,两个所述径向油道分别用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提供润滑油;
制动片组,设置于所述丝杠的第二端,所述制动片组(6)包括摩擦环和摩擦片,所述摩擦环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摩擦环间隔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壳体,所述摩擦片设置于中间轴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环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摩擦片。
作为中间轴制动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母压盘具有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沿所述螺母压盘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油道与所述第二油道垂直,且所述第一油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油道的中间位置连通,所述第一油道的另一端穿透所述螺母压盘的外周面,所述第二油道的两端贯穿所述螺母压盘。
作为中间轴制动器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母压盘的外周面还设有条形油槽,所述条形油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螺母压盘的轴向,且所述条形油槽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93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